中国传统上的人生四喜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有人画蛇添足,给加上一点前缀,就是“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秀才金榜提名时”,和尚能洞房花烛,秀才可金榜题名,应该是笑得合不拢嘴了,当然后者是笑话。
自古祸福相依,有喜必有悲。古时也有“人生四悲”的说法,即“幼年丧父,少无良师,中年丧妻,老来丧子。”有好事者从事物正反转化的辩证角度,把“四喜”戏谑地变化一下,就成了玩笑中的“四悲”,如“久旱逢甘雨—— 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提名时——重名”,或“久旱逢甘雨—不停,他乡遇故知—借钱,洞房花烛夜—梦中,金榜提名时—别人。”,哈哈!
唐朝诗人曹邺曾写过一首五言绝句《四怨诗》,诗云:“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诗中通过描写农人辛勤劳作,但分不到半粒粮食,入骨三分地讽刺了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广大老百姓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怒。其实,唐诗中类似意境的有很多,如“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等。
回到“人生四喜”,其中就包含着“大登科、小登科”。“登科”也称“登第”或“及第”,指封建社会中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登上科举考试之榜。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官员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泥金帖子》中记载:“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所谓“泥金书帖子”是指泥金涂饰的笺帖(一种文稿纸)。
唐朝诗人孟郊之诗《登科后》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就是描述孟郊考取进士功名后志得意满,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
古代进士及第后一般穿红袍以示荣耀,特别是进士第一名——状元在游街夸官、赴琼林宴和觐见皇帝都穿大红袍进士服、戴桂冠,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光彩夺目。民间就把中进士这种“一登龙门,身价十倍”的现象叫“登科”。
由于新婚之时,新郎官也要穿红袍,戴桂冠,就像登科及第时的装束一般,容光焕发,春风得意。但是古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新婚真要和“登科”相比,新婚还是要逊色一些。当把结婚和进士“登科”(及第)并提的时候,为了区分成色,一抑一扬,就强调前者为“小登科”,后者称为“大登科”,即进士及第为真正的、重要的“登科”之意。
这样结婚俗称“小登科”的说法就在民间广为传播。元朝无名氏作品《梧桐叶》第三折:“欢声鼎沸长安道,得志当今贵豪。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荣名喧满皇朝,始知学乃身之宝。”,还有一则谚语道:“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这些都是把大、小登科并举的例子。
古人概括的人一辈子的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科,金榜题名时”中,有两件就是“小登科”和“大登科”,大小登科可谓人生的两个顶点。有一副常见婚联“未卜他年大及第,且看今日小登科”就凸显了这个事实。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