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琪上中班,最近经常闷闷不乐。一问之下,原来幼儿园老师总是批评小孩,琪琪属于胆小型,老师凶其他小朋友,仿佛就是批评她。每天回来,就说:“妈妈,今天安安小朋友又被老师批评了。”琪琪挺乖,坐姿端正,很听话。但老师很严厉地批评其他同学,这种压抑的气氛,让琪琪不想去上幼儿园。每天早晨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上学。”琪琪妈是我的闺蜜,她很苦恼,于是问我,该怎么让孩子快乐起来?
我长琪琪妈几岁,养育孩子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六岁上中班,幼儿园老师总是说,谁如果不乖,就关到隔壁班去。我的女儿乐乐回来总是哭,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面对女儿苦闷的表情,一方面想着换个幼儿园,一方面我尝试着做三件事情:
一、每天睡前与孩子一起记录快乐五件事。
1.哪怕很小很小的事情,只要有一点快乐的体会,都可以用笔写下来。比如,“我”今天得到了小红花,今天我和豆豆玩得很开心,中午我吃了夹心饼干特别好吃。像这么细微的事,只要是能让小孩感受到快乐的,都可以写。大人可以帮小孩记录。
2.至少找出五件来,越多越好。快乐的感受可以反复叠加,越多越快乐。
3.母亲与孩子一起记录,小孩写一件,母亲写一件,这样小孩觉得很好玩,也是一种培养快乐的形式。
4.写完后,就对着录音笔大声地说,每一件快乐事的具体感受。比如,今天我和豆豆在放学后在公园里玩荡秋千,荡得特别高,我们自己创造出一种甩秋千的方法,就是我们分别斜坐在秋千上,用脚去顶支撑架,这样,就可以自己荡起来,好玩极了。过一个星期之后,回头听上星期讲过的快乐事,快乐的感觉反反复复地刷在孩子的脑海里。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让这些快乐的记忆冲淡不快乐的记忆。
二、培养孩子的竞争力,而不是竞争感。
竞争感,就是比输赢。比输赢,对双方都会有伤害。而竞争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品质,学会帮助别人,学会持续地做一件事,是内在能力的培养。
1.给小孩一个任务,今天我要帮帮谁?帮帮会哭的同学,帮同学擦桌子,帮老师拿样东西等。帮了其他人,其他人会说谢谢,那么,自己带给别人的永远是快乐,返回的也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快乐流动的过程。
2.要持续地帮人。这个也可以做记录,能持续做到帮助别人不容易,但是一旦经常帮人之后,就发现好朋友特别多,帮助别人,受益的真是自己,心胸也因此开阔了。
三、做家长,特别是母亲,一定要学会快乐。
小孩特别会模仿也很敏感,母亲的快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情绪的好坏。一位母亲,整天愁眉苦脸,做她的小孩怎么会快乐呢?母亲与孩子之间这种情绪上神秘的链接,是天然的。
但母亲作为一个成人,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可能随时随刻都很快乐。那么,面对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办?
假装快乐。
笑一笑,假装自己很快乐。从来都是讲由内而外,其实也可以由外而内的,借由咧开嘴角,嘴部肌肉也会给大脑一个暗示,我快乐着呢,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母亲快乐了,正向的能量也会传达给小孩,小孩也会快乐起来。
后来,我的孩子离开了原来的幼儿园,到了另一所幼儿园,我继续尝试自己摸索出的快乐法,果真,孩子渐渐快乐了,再也没有一次说,我不去上学了,而是,今天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