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林语堂
一直都很喜欢看日剧,它很生活化,却总能把生活中的那些平凡的小事真实细腻地展现出来,虽然都是些日常的一餐一饭,春华秋实,但又不失枯燥。
这些慢节奏的日剧,能够引领人去感知生活中的五味陈杂,没有开挂的人生,它展示的是大部分人成长中的常态。
今天讲的是一部今年的大热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剧中的夏日,灼热但不沉闷。在这个干净清爽,暖心治愈的剧中,我仿佛也度过了一个悠长的小假。
这部日剧讲的是女主大岛凪,28岁,职场女性,在东京一家公司做着体面却无聊的工作。
擅长察言观色的她心领神会地包揽和承担同事的工作失误。
崇尚节俭的她自己带了便当却不得不答应女同事们的邀约去贵得要命的甜品店吃饭。
同事总是将自己的工作丢给她做,为了讨好身边的女同事,她也从不拒绝。
她为了讨好男朋友,每天早上都会提早一个小时起来把自己一头自然卷夹直。想要公开办公室恋情,想要结婚却从来不敢开口。
这样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做职场老好人,努力附和别人的女孩子,在这一天,平时一起约饭聊天的同事们把工作留给她加班做,却背着她一起聚餐,还在小群里嘲笑她。
与此同时,她听到她的男友跟同事的聊天:“跟她在一起只是因为那方面和谐罢了,我对那种小气的女人简直是生理性抗拒。”
遭受双重打击的她,因为过度呼吸晕倒过去。
可当她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联系她,更没人来看她。
出院后她愤然离职、分手、卸掉所有的社交软件、丢弃精致的家具,告别那虚假而可笑的关系,顶着一头天生的自然卷,只背着一张被子,骑着自行车来到偏僻的乡下,开始她闲暇的小假。
小凪刚到这栋乡下二层楼的旧公寓,看到一个每天都在地上捡零钱,捡破伞,问面包店要面包边角料的空巢老人,初次遇见这个遭人唾弃的邻居奶奶时,想象着她家里一定破烂不堪,恶臭连连。
可当她被绿奶奶邀请进家的时候,才发现,独身的奶奶过着精致的生活。
她用要来的面包边角料做了巧克力百奇,泡上热茶,看自己最爱的电影。
她不在意别人的空气,有自己一片富足的世界。
男主慎二,小凪的男友,同小凪一样,擅长察言观色。但是同小凪不同的是,他将察言观色用的淋漓尽致,八面玲珑,在生活中就像变色龙一样,从来不得罪别人,总能把气氛控制的刚刚好。
可是他的家庭一团糟,爸爸在外有小三,妈妈是整容怪,哥哥失踪。但是他必须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不让外人知道家里的这些事,所以他一直在努力的控制空气。
其实不仅是慎二,小凪,还是之前一部日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他们都在违背自己真正的意愿,委屈自己讨好他人,甚至不知不觉就去取悦旁人。
松子从小渴望父爱,偶然一次发现自己在做鬼脸时,一向淡漠的父亲竟然冲她露出了微笑,她便经常用这个表情来逗父亲开心。长大后,在紧张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个表情。
借由取悦他人,作为肯定自我的唯一管道,是每个讨好型人格患者都曾经历过的童年。
讨好型人格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这几年一直被频繁提及。
小凪的讨好型人格,来自她强势且控制欲强的母亲。
她总是问她有没有走在正轨上,有没有打扮整齐,有没有顶着一头乱糟糟的丢人的自然卷走在外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格需求层次理论,人有金字塔型的5大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接纳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处于最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若不获满足,人依然会陷入负面情绪中。
实验证明,如果儿童在“让自己开心”和“得到他人认同”中二选一,通常会选择前者,为此,面对“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数到3我就要惩罚你”等等父母的负面话语,他们宁愿扼杀自身情感,以求换取安全感和喜爱。
当讨好成为潜意识的习惯,你会越来越想逃避社交,只想宅在家里点外卖看电影。
网友有一则著名的“浮生日记”:处朋友、处同事、处工作伙伴,好想做个自闭的死宅清净一下,活得好油腻,可是我才24岁啊……
不出挑,不挑战集体,不悖离群体价值,为此削足适履,委屈求全,是“社畜的自我修养”。
但当我们为了得到他人赞赏和喜爱去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让父母开心就能获得赞赏或者喜爱”,迁移为“让老板开心就能得到升职加薪”,这被奉为金科玉律,让我们战战兢兢之余,也让我们离真正的独立人格渐行渐远。
齐奥朗说过,他人只会削弱你,他人总是逼迫你扮演一种角色。
28岁,是一个不敢失业,不敢失恋的年龄。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从小我就特别擅长察言观色,我说一句话就会去观察大人的反应,是又被忽视了吗?还是让大人们感兴趣了?
朋友们总笑我说是个捧场王。
每个讨好型人格的背后也是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我极度害怕社交。
如果今晚的饭局有很多陌生人,我便会找借口不去,正因为我的讨好和社交恐惧症,所以我特别喜欢旅行,永远无需在意空气如何,可以坐着发呆,可以完全的做自己,不需要刻意同谁社交。
在豆瓣上看到一段很喜欢的话:
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如同一张白纸,可以尽情地,自由地画上不同的图案。但最终,我们每个人只能选择的,也只是这千千万万种方式之中的唯一一种而已。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简答题。看似拥有无限的自由,实则,受到许多先天和后天的限制,光是能认清,接受,悦纳自己本来的模样,就已非易事。
费洛伊德说过:“完全坦率地对待自己是人能够做的最有益的努力。”
小凪的幸运,在于她来到这个包容的乡下,感受到真诚的力量。
1.邻居绿奶奶
她刚到乡下,落魄的她被意外的请进邻居捡垃圾的奶奶家里,不仅发现奶奶过着很精致的生活,还第一次被聆听。
2.收银员姐姐
她去买菜被收错钱,鼓起勇气说出来,并没有像她想象中会被收银员凶,相反,得到了人家的道歉,还送了她一包金针菇作为赔礼。
3.好友坂本
她去职业介绍所认识了一个女孩坂本,一起相约喝茶却被推销石头手链,她纠结很久后拒绝了,后来她和坂本成为了很好的闺蜜。
4.邻居小女孩小丽
她一直讨厌自己的自然卷,但是邻居小女孩小丽却非常喜欢,突然被别人接纳自己所憎恨的东西,是满满的治愈感。小丽和她一样是单亲家庭,但是她却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会自己思考和谁做朋友,还觉得自己做建筑工人的妈妈酷极了。这种自信也悄悄的感染了小凪。
5.勇敢独立的小丽妈妈
小丽的妈妈鼓励小凪自己学会开车,她做到了自己以为做不到的事情,增加了她的自信。
除了他们之外,邻居阿权,酒吧老板娘都曾认真的倾听过她,帮助她找回自己。
这部日剧的治愈感,从出演的每个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一点点找归属感,一点点开始自我认同。
绿奶奶在最后告别的时候,对小凪说:“不是等着被选,而是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不要怕,只要是自己选的就好,那样,人生才会快乐。”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不必按照别人的感受去揣摩自己的人生。希望每个讨好型人格的人都可以找到治愈的方式,去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不再讨好的人生,才开始变得有意思。
最后推荐一本心理学的书籍《自卑与超越》,简洁易懂,也许可以为你解答你的困惑,你的梦境,还有家里调皮掏蛋的孩子的行为。
图源人人视频
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的话,欢迎赏个赞呀~❤ 鼓励一下~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那么就试着传递给更多的人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回音收集人】
转载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