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给出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可是在中国,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10%。作为一个药学的学生,可以感受到实验室的热点现在集中在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上,像这种特殊的疾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传统的内敛含蓄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可是我认为非也,真正制约疾病治疗的是周围环境的统一态度,每当患者向周围I求救时,得到的反馈却是,“你想的太多了” “我原来也这么想,现在不也好好的” “你就是懒"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自己也有一段很艰难的时候,在高中时期由于住宿和学业压力太大,自己没能适应,向父母反馈却只能得到学习不认真,胡思乱想的责骂。曾经自己乱剪过自己的头发,大夏天戴着棉口罩上学,因为害怕受到别人的歧视,长时间拒绝和同学交流,每天就像一个行尸走肉一样,僵硬的吃饭用来掩饰自己的麻木,长时间的盯着菜刀,幻想它划过皮肤的痕迹,上网查自杀的方式,一进房间就关门,只有在一个尽可能小的封闭的空间里才会感到安全。站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吗?人生在世,从出生到离去,带不走也留不下。历史长河,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我们从时间轴上划过,没有人会记得,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世界是灰色的,人生是无望的,可是,无望便成伤。
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学药学这个专业会不会跟当年的经历有关,可能当年想着了解一下安眠药吧。到了大学,找到心理咨询老师,她说我在高中时就已经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可是,在当时的认知里,父母就是天,怎么会自己独立去看病? 对的,我是那种精神和经济都不成熟不独立的同学,但是这难道是自己的错吗? 我生活在一个只有学习和比较的环境里,就像最近在Kindle里比较火的的一本书《优秀的绵羊》,还有毕淑敏写过的文章,我们的教育,教给了孩子计算,教给了孩子题型,却没有交给他们在跌倒时该怎样爬起来,在受伤时怎样的呐喊才会有力量,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好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告诉当年的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现在的反思,人的痛苦就是书读的太少,事想的太多。
现在的从低谷走出来的自己,重新拾起了自己的偶像---许嵩,是的,我回来了,依旧喜欢用香皂洗完手后的清香,依旧喜欢被树叶筛过以后到达我手掌的阳光,依旧喜欢冲奶茶,依旧喜欢研究摄影的入门,依旧喜欢在练完哈农后再来一首天空之城,喜欢那黑白音符的跳动,依旧喜欢那个会写中国风的黑框少年。
因为痛过,才不想让更多的人再次受伤,所以才想要对抑郁症做深一些的了解,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不仅是优化和完善现有药物,活用新的靶点,还有心理治疗等。希望曾经累过的人可以柔软,希望环境可以给在抑郁中的宝贝一个喘息的机会。既然活着,就好好的活下去。如果真的累了,就给自己放个假吧,不如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