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已经进入到综合模拟阶段。
但是,由于疫情耽误了许多时间,所以专题复习没能稳扎稳打复习明白,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学生的每一个专题还有一些漏洞。
今天,着重谈谈中考复习中的文言文复习:
一、安徽中考近五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分析
近五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呈现:
(一)2015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呈现:
2016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呈现:
2017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呈现:
2018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呈现:
2019年文言文考查试题呈现:
(二)文言文考查试题分析:
纵观安徽中考语文近五年考查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近五年文言考查的课内篇目,五年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情况。涉及到的课内文言篇目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5年)《桃花源记》《醉翁亭记》(2016年)《陋室铭》(2017年)《曹刿论战》(2018年)《出师表》(2019年)。
2.考查难度不断提高。考查内容由单篇课内文言文考查(2015年),逐渐过渡到两篇课内文言文对比考查(2016年),再过渡到一篇课内文言文和一篇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17年、2018年、2019年),考查难度不断增加,得分率逐年降低。
3.考查内容呈现特点。考查内容基本形式一致:考查4个文言题目,分值15分。其中词语解释5个,句子翻译2个,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2题。
五个词语解释大多为都是实词,课内文言文词语考查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课下注释,虚词考查很少,近五年安徽中考只考查过两个虚词解释“其”和“之”,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两个句子翻译,大多为短句(不超过十个字),句子中必有词语为古今异义词,或者特殊句式,以此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内容理解大多包括中心论点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的分析、课文内容的细致理解等等,这类题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自从2017年开始,安徽中考文言文考查,开始出现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这样一来,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也在复习时感到迷茫。古代文言文浩如烟海,几乎无从把握。
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和特点,值得我们去探索一下。
二、中考文言文复习应对策略
1.带领学生夯实课标规定的课内21篇文言文。让学生牢记课下注释中的关键实词,尤其单字的词语解释,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中考中选取的课外文言词语解释,往往还是来源于课内篇目中曾经出现过的词语,所以,夯实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对于解决课外文言问题,依然大有裨益。比如2017年安徽中考考查的课外词语解释“子欲居九夷”的“欲”,可以联系到课内《鱼我所欲也》中的“鱼我所欲也”的“欲”解释为“想要”。再比如2019年考查的课外文言词语“不私于物”的“私”可以联系到课内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私”是“偏爱”的意思,由此解决了“不私于物”的“私”为“偏爱”。
2.带领学生对文言文常考的重点实词进行归纳整理。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比如文言词语“临”字,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执策而临之(面对);临溪而渔(靠近);把酒临风(面对,迎着)。
3.关注课下注释中提到的课外文言阅读篇目,以及课后习题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比如2017年考查的课外文言《论语·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就是来源于课下注释中提到的内容。
4.交给学生活学活用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牢记一些基础知识,并不代表就是只会死记这些知识,要善于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让这些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以上,是个人对文言文复习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