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演变过程概述

教育,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以前,都被作为立国之本。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渐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发展前景的要素之一。教育,是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动力,教之以文,学之以文。因为教育,中国的文化才得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没有教育,中国乃至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能都难以创造、延续和发展。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以前。据《尚书.舜典》记载,唐虞时就设有学宫管理教育事务,如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就是指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所以四五千年前,中国古代的教育观便已经开始显现了。

商周时代,由于夏的文化知识积累,教学就已经出现兴盛的苗头了。到了西周,出现了诸如国学、乡学、大学、小学的教学组织,还出现了宫廷教育、幼儿家庭教育的形式,教学体制以“六艺”为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组成)。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齐国的“稷下学宫”便是那时私学的最高学宫,“私学”的发展盛行使得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一批私学大师在那个时代得以自由的宣扬自己的主张,最终为中国的教育史留下一颗颗闪耀着智慧的璀璨明星。在他们各自都积极高举着思想旗帜时,同时也进行着教育经验的总结。《学记》与《大学》就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理论成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到了西汉,中国已有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太学。太学开创于汉武帝时期,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高等的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徳勋”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的学生则被称为“博士弟子”。太学课程主要以通经致用为主,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到了东汉时期,太学学生增达3万多人,讲堂长10丈、宽3丈,同时听讲的人数在百人之上,出现了“大都授”——集体讲授的教学形式(早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1000多年)。

汉代学校官学与私学并举。官学除中央政府所举办的太学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所办的学校,郡国曰“学”、县曰“校”、乡曰“庠”、聚曰“序”。私学也分两种,小学程度的称为“书馆”;由著名经师聚徒讲学的一般具有大学程度。(“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可见那时学校教育发达的盛况。)加官进爵,是每个读书人最终的目的,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教育其实最直接的目的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样,汉代选士的制度也再于招贤纳士、共安天下。在汉代,主要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到了两晋时期,中央学制则分为两种:国子学太学。国子学仅限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入学,设有博士一人,祭酒一人,助教十余人。太学则是为平民子弟而设,有博士生员十九人。所以在规模上,太学生远远超过博士生。在之后相当混乱的十六国时期,那些仰慕汉族文化而兴办教学的学者,如前赵刘曜、后赵石勒都建立了太学和小学。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学增设五经博士,学校为州郡选派,多达3000人。

南北朝时期,在京师设立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称为“四学制”,打破了儒家一统教育的状况。这一时期的选士制度,除了沿袭察举孝廉贤良方正以外,还新增了一种旨在匡正两汉选举制度之弊流的“九品中正制”(选拔方式:在各州、郡、县等地方政府,都设置大大小小的“中正”,由当地人选举德充才盛者担任。大小“中正”九等,对于“中正”的考评,以言行道义决定升进黜退。)这一制度实行了近400年。由于考选操诸全凭一人,便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隋唐时期为了改变寒门才子无出路,贵族当权掌政的取士制度,创立并健全了科举考试制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官员的升擢任用,均服从于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与培育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一致相同,不仅促进了唐代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使寒门庶士有了学优从政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政治革新。唐代取士之法,大致有“生徒法”、“贡举法”、“制举法”。生徒法:从六学二馆及州县学校中,选成绩优异者,送入京师尚书礼部受试。贡举法:对于非在校学生,先试于州县,及格后再送至京师参加复试的选士之法。制举法:以待非常之才,试于殿试,是一种特种考试。 】

唐代除了取士制度的完善,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设有国子监总辖各学。国子监即是大学,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下设国子学、太学、书学、算学、律学等,此外还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唐代出现的众多门类、范围广阔的实科专门学校。这一优良的教育传统,说明中国早在7、8世纪就已经建立了实科学校教育制度,而西方实科学校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相当发达的十七八世纪。

唐宋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书院原为藏书、校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宋代则将书院作为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等。元代政府大力扶持书院,书院院址多选于山林名胜之地,主持人称为“洞主”或“山长”。书院的出现,不仅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代表着社会良知,担当者社会道义,是批判现实社会黑暗腐朽势力的一股力量。书院的这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顾宪成的一副对联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到了明代,由于阉党魏忠贤矫旨尽毁国中书院,此后书院渐渐衰落。明代的学校,中央设有国子监(贵族学校),地方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边疆及特殊地方则有卫校(军事学校)。清代学制,大抵沿袭明朝,科举制沿袭宋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试内容:第一类为经义,出题限于四书五经,文体多为八股;第二类为诏诰律令;第三类为经史时务策。科举制自隋唐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在我国实行了1300年。

清末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吸收西学成为第一要务,学校建制、教育思想与古代大相径庭。从此。中国教育走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09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08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8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8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8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0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87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99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4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6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15评论 3 30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2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83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3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