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火爆程度,意味着中国科幻片踏上了由零到一的进阶之路,在世界科幻片的领域上,经历时间洗礼后崭露头角。中国本土自制硬科技电影不再留白,给好莱坞科幻大片横扫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相比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我更倾向于电影中贯穿的情感线。这不是一张冷冰冰的未来蓝图,不是只有一个个集装箱和一套套未来的宇航服,一个个在地下城里行走的人,不是一副副冰冷的躯壳,而是有温度的个体。
那是-84度的上海,昔日纸醉金迷,璀璨迷人的国际化大都市消失那是-84度的上海,昔日纸醉金迷,璀璨迷人的国际化大都市消失殆尽,留下的是万里冰封,白雪皑皑的冷酷景象。冰冷到无情的狂风呼啸而过,东方明珠的光辉封锁在无尽的冰雪中,世贸大厦艰难地露出了“开瓶器”的顶部标志。隔着屏幕,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气,万一,万一未来的地球变成了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星球,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只剩下无尽的寒冷和无情。人类只能通过现有的科技暂时转移至安全带,却无奈于骨肉分离和天灾人祸。回想那个时候,没有人关心太阳,大家都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没有人关心木地距离的不断缩小,大家都追求功名利禄,生活富足,为了钱,大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可以大肆杀戮珍贵动物。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人的欲望。当日财富象征,现在又该在何处,不过是在冰层之下永远沉睡罢了。仿佛如过眼云烟,真实得令人毛骨悚然,人人为钱而奋斗,拜金社会的不断发展,试问,我们给下一代留下了什么珍贵的财富?连一口呼吸的空气都是没有温度的,一口干净的水都来之不易。现在的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生灵,在沉重的头盔下看不到自我,看不清回家的方向,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们只是在一口口冰冷的呼吸下苟延残喘。
十四年前的抽签进入地下城,从流浪地球计划实施开始,注定是十四年前的抽签进入地下城,从流浪地球计划实施开始,注定是一场生别离的灾难。只有一位监护人可以陪同刘启进入地下城,当时妈妈病危,现实的残酷和逼迫,导致妈妈不得已放弃治疗选择成全丈夫和孩子平安地活下来,再加上刘培强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时长十七年,父子情早已淡薄到极致,刘启对于父亲的恨,随着时间的堆积越来越深。父亲离开时,他才四岁,现在已长大成人,缺少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遗憾,刘启时常也犹如一副行走的躯壳,对母亲的怀念,父亲的爱恨交织,往往使他陷入了亲情的困境,包括电影前面部分对于父亲的抗拒和态度,作为观众感受到的是揪心和心痛,感觉他的灵魂总缺少了点什么。幸得十几年来姥爷的悉心照料,成为一个有使命感,正义凛然的阳光孩子。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里,温情缓和了冰冷。在地球停转的第十七天,姥爷救了一个孩子,无数双手把她推到我面前,姥爷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那水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父母。并且还把自己闺女的名字给了这位襁褓婴儿。屏幕中冰封的海洋,漂浮着一具具尸体,定型于最后的垂死挣扎。还有无数的人在水中进行最后的挣脱。坐在下面,我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呼吸,这一刻,我感觉到原来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当时地球上35亿人的离开,人口锐减,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所幸,姥爷,刘启和朵朵,温馨地生活了十几年,在那一个瞬间,观众终于看清了回家的方向,终于感受到了电影的热度。前面的生离死别,万里冰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的心,当时的我们不过是一叶没有灵魂的浮萍。
家是我们唯一的方向,没有家,我们什么都不是。姥爷在临终之际,嘱托刘启带朵朵回家。但是爷爷走了,我们的家又在何处?看着皑皑白雪,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在万念俱灰之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和信念,重寻回家的方向。我们看到了刘培强中校的舍己为人,冲入火团前的最后时刻与儿子重归于好;我们看到了初中生朵朵在生死一线之时号召各国救援队站在一起,拯救地球;我们看到了刘启、王磊、蒂姆等人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一帮帮热血青年,保家卫国的勇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回家的希望,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刘,我相信你说的话,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那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一起去钓鱼。”何时何地,天涯海角,只要有家,我们便不是一副冰冷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