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由音乐唤起的思绪,正如开闸后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可能也是由于感冒,心情变得异常敏感。每天晚上听几首老歌,总能想起跟歌曲一样老的往事,跟往事一样已经模糊的记忆。
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十几个哥们儿挤在一个宿舍里听《老男孩》,播放器里面开着单曲循环的模式,一遍又一遍。不觉间感到脸上一凉,两行泪水涔涔而下,回头一看十几个光膀子的大老爷们儿都热泪盈眶。青春的我们就是这样,总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感动着,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落着泪。
毕业已经三年多了,有的朋友读研后接着读博到了国外,想跟国内的朋友聊聊天,还得换算一下时差;有的朋友工作换了又换,还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一直流浪在全是陌生人的远方,寻找着自己当初的梦想;有的朋友成了家,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在平淡的日子里依然笑靥如花。在夜里安静地听着《老男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和与朋友们相关的往事。
上次跟晓非聊天,他说,你还记得学校餐厅前拐角处的路灯吗?
我说,记得。
那是我们经常晚上聊天的地方。
那个时候,一人两罐啤酒,两三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在任何地方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聊着天,从人声鼎沸聊到深夜虫鸣,看着校园里的脚步渐渐稀少,等空气都变凉了,才各自回到宿舍,倒头便睡。路灯下成了我们经常喝酒、谈天论地的地方,也成了我们回忆大学往事最难忘的地方。
与朋友们少了生活的交集,渐渐疏离了联系,少了交往,只是偶尔知道一些讯息。有的还在坚持自己的初心,头破血流也不愿放弃,就算身边只剩下孤独和理想,也不会忘记青春的模样。有的早已不记得走出校园时自己许下的愿望,在日渐麻木的单调重复中变成了自己厌恶的对象。
前几天,俊俊在朋友圈发了她在巴黎的公寓里做的牛奶馒头的照片,读博的她正在一步步走向学术的殿堂;晓非两个月前在北京给我发过来了他的短篇小说初稿,现在又跑到了上海,继续着他曾经追逐的自由和梦想;少少同学又捡起了手中的笔,将身边人的故事收藏在口袋里的本子上。文字是一条孤独的路,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给予彼此慰藉,让日渐麻木冰凉的心得到些许温暖。
可是你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单曲可以循环,可是青春呢?梦想呢?
——2015年12月5日,听《老男孩》时又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