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魔头指的是时尚杂志主编米兰达这一人物,她很少听下属说话,还常常打断别人;有时听到一半会翻白眼;有时会说“关于你无能的细节,我不感兴趣”。
虽然米兰达是夸张的角色,但是倾听确实常常被忽略,我们待会也会讲到。
虽然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下属再犯一个错误的时候,你耐心的去倾听可能最后都是无言的辩解。
再找各种借口,这种时候尤其对看中时间的人来说,真的就有必要倾听吗?
今天的内容分为三部分:语言、非语言和倾听。
19 别让语言引纷争
语言是个很棒的也是必需的沟通工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会是怎样的。语言也像下水道,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注意它。以下有三个容易引起纷争和冲突的语言习惯,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
1.混淆事实与个人意见。
从上面两种不同的说法可以看出,关于事实的陈述可以用对和错来证实,但是关于意见的陈述是以主观信念为主,没办法被证实。但我们说话时,常常把自己的意见当成事实,也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论:
“白痴才会这么做!”
“花这么多钱在一件衣服上,真是浪费!”
一个小提示是在这些句子前加一个“在我看来”“从我个人来说”,可以显得不那么敌对。这个倒是可以,最起码是提现的表达个人观点,而不是给人感觉你是在说他犯一个非常明显的低级错误。
2.混淆事实与个人推论。
A:你为什么生我的气?
B:我没生气啊,为什么你最近很没有安全感?
A:不是我没有安全感,而是你吹毛求疵。
B:你什么意思啊?我没有吹毛求疵啊。
把推论当成事实,就会出现上面这种争议。尽量不要去猜别人的心思,还记得昨天学的知觉检核吗?经常可以用得上。
“当你不回我微信的时候(事实),我就会产生你在生我气的想法(推论),真的是这样吗?”
“你最近一直问我,我是不是还爱你(事实),这让我猜想你很没有安全感(推论)。或许我最近的行为有些反常,你在想什么呢?(疑问)”
3.用情绪性的语言。指的是表面上好像在说事实,其实说的是态度。
可以看到,情绪性的语言很主观,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取决于你个人的意见和态度。避免冲突的方法,就是用中性的词语来描述和表达。不要说“我希望你停止这些性别歧视的言论”,而是说“我个人不喜欢你用‘妹子’这种性别标签,而是‘女士’来称呼我们”。这样说话,比较精确,也更可能被人接受。
今天听了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也提到了情绪是第一生产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情绪确实能让你的效率保持在一定的程度。
20 性别、文化与语言
性别和文化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1.性别与语言。“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你可能听过的一种观点,主张男女在说话上的不一样。那么到底男人和女人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呢?
根据一些研究,在话题方面,工作、电影和电视是在男女的沟通中常出现的。不过,女人会花更多的时间谈论人际关系、体重、食物、穿着、家庭、个人等,而男人比较愿意讨论时事、运动、事业。两者都很喜欢八卦,女人倾向于八卦密友和家庭,而男人倾向于八卦运动明星和媒体人物。因此,在沟通的时候,男性会觉得女性太过于关注琐碎的事情和个人感觉;而女性可能会觉得男性只关注新闻和“这周要做什么”,而她想讨论的是“彼此如何好好相处”。
另外,男人更追求对话的趣味性,在沟通中会牵扯到很多笑话和温厚的戏弄,而女人的对话更多是关于感情、关系和私人问题。对女性来说,关键就在于谈话。在和女伴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同理的感觉,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男人在对话中关心自己喜欢的事,而女人在对话中关心自己需要的联系。也有相关研究显示,妻子会比丈夫花更多时间在沟通上,来维持双方的关系。
2.文化与语言。举个例子,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更倾向于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而在很多亚洲文化里,为了保护对方的脸面,人们不会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归纳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方式(针对语言使用方面):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里的人会尽可能直接、不含糊地表达感受及想法,而高语境文化里的人不会因为把话说得清楚而冒犯对方,所以需要留意说话者语言之外的一些信息。
21 语言之外
这张图片是《神探夏洛克》中的夏洛克·福尔摩斯,为什么福尔摩斯不需要和人沟通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份和职业?这种技巧其实来自于他对非语言信息的卓越洞察力。刚刚提到过,在高语境文化里的人,会非常依赖语言之外的信息交流,我们称之为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含不用字词表达出来的信息,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环境、时间等。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侦探,而是更好地沟通。我们主要来看看以下两种非语言信息:
1.表情与眼神。这是我们身上最受人注意的部分,不过请记住,这可不代表表情和眼神的非语言信息最好理解。首先,研究者发现,眉毛和额头会产生至少八种不同的位置,眼睛和嘴唇也有八种,下巴有十种。当你去计算这些我们能感觉到的复杂表情时,会发现要去搜集所有的表情变成一本词典,并在词典里标明每一个表情对应的意思,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面部表情的转换速度非常快,你很难把握住。
这是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的剧照,椅子上的人是主角卡尔博士。他是一位测谎专家,他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表情、眼神和肢体动作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在说谎,当然他的结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的:说谎者有时确实在无意中传达出了一些非语言信息,而这些信息泄露了他们的真正想法。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卡尔博士的很多结论是通过分析录像的慢镜头得出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这样记录别人的表情的。而且,很多非语言信息其实有多重的意义,也不一定意味着欺骗(只因为说谎的人经常揉眼睛,并不能说明一个揉眼睛的人就是在撒谎)。另外,卡尔博士经过了专业的训练,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看了这部剧,自己也能去分析和判断朋友与家人的非语言信息。正确的做法是,当语言与非语言的内容不一致时,沟通者多仰赖非语言的部分,也因此在解读非语言线索时要特别谨慎,最好进一步确认表达者的初衷。
2. 外貌。很多人都会同意,外貌更有吸引力的人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利益。漂亮的女性有更多的约会,更容易说服男性,或者获得更轻的法院判决;帅气的男性也会更可能被认为是有趣、仁慈和坚强的。不过,就算不是非常帅气和漂亮的人,也没有关系,因为有研究显示:当我们认识一个人越深入,而且越喜欢他们时,就会对他们越看越顺眼。何况我们也不是光看一个人的天生条件,还要看他(她)怎么运用自己的条件。合适的姿势、表情、衣着和行为都能增加一个人的吸引力。说到穿着打扮,研究显示我们会根据人们穿的衣服做一些特别的假设。比如,穿着套装长裤的女士会被认为比穿蕾丝花边短裙的女士更具权威。想一想,在出席重要场合前,你一定会对衣着打扮精挑细选,这就是非语言沟通。
22 倾听:不只是听见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北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个工作日都有60%的时间花在倾听别人上;大学生花在倾听上的时间占比也高达55%,而阅读只有17%,说话占16%。沟通除了输出信息,还要输入信息。倾听是最普遍但也最常被人忽略的输入信息的方式。
倾听是解读别人说的信息的过程(一个好的倾听者也会留意到对方的表情等非语言信息)。你可能会混淆倾听和听见,但心无旁骛地听跟心不在焉地听是完全不同的。当然现代人每天都在被太多的信息轰炸,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一秒都专心地听,不过这张卡片强调的是——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审慎地听别人跟我们说的话。
无效的倾听有许多种,比如虚伪地倾听,外表在微笑点头,实际上并没有听进去;比如自恋地倾听,把沟通主题强行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你在说“我的写作课真的难”,他会说:“你觉得写作难?那你应该来学下我的英语课。”;还有选择性倾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出回应,并自动忽略其他部分;防卫性倾听,总是认为别人说的话有可能是在讽刺和攻击自己。
可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用过这里面的一些倾听方式,但不要责怪自己,因为倾听其实是一件费力的事,仔细听所耗费的心力并不亚于一次锻炼。如果你曾一整晚都在听你失恋的好友吐苦水,你就会知道这个过程有多费力了。
那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呢?有三点具体的做法:
1.少说话。古希腊哲学家说过:“我们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这里并不是说你应该什么都不说,问题是大部分人在真正需要听别人说话时,说了太多。
2.不过早评断。很多人还没听完对方的话,就评价或批评对方;当别人对你提出一些忠告时,别急着否定和反击,试着去了解一下这些意见,其实对你更有利;另外,就算没有批评,我们也喜欢根据第一印象去评价别人。综上,我们应该先倾听,弄明白所有的意思后,再做出回应。
3.寻找说话人的核心意思。除去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大部分人说话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不过人思考的速度其实比说话的速度快,所以听者很容易走神。因此,你可以尝试从别人的话里总结出核心意思。如果你没办法搞清楚对方的意思,你可以用知觉检核的方法。
23 倾听的关键:反应
可以想一下,如果你认为跟你谈话的人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是不是他(她)在你说话时不时点头示意?还是你受到伤害时他给予你同理和支持?或者当你请教时他能适当地给你一种新观点或忠告?所以,合适的反应是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关键,以下有3点方法来帮你达成这一目标:
1. 借力使力。顺水推舟,有时倾听者可以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来鼓舞说话人多说一些,这也帮助了说话人通过这个过程自己协助自己解决问题。来看一个例子。
杰克:我爸爸的一个朋友最近要卖掉他的电脑,只要600美元,非常便宜!我很想买,但是好像还有一个人也对电脑感兴趣,所以我必须马上决定。不过,买下这台电脑会花光我所有的积蓄,这可是我存了一年的钱。
大卫:嗯哼。
杰克:我想这个冬天我不能去旅行了。如果这样,我可以找份兼职,也许还可以多找一份临时工。
大卫:这样挺好的。
杰克:你觉得我该买这台电脑吗?
大卫:我不知道,你觉得呢?
杰克:真是太难决定了。
大卫:(沉默并点头)
杰克:我想我该买电脑,因为我猜我以后不可能买到这个价钱的电脑了。
可以看见大卫没办法帮杰克做出决定,尽管他没有做太多,但是他沉默的存在其实帮杰克自己找出了答案。同时,大卫的一些非语言行为,比如点头(也许还有眼神接触、手势等),显示了他对杰克的关心。
2. 释义。指的是用你自己的话说一遍讲话者刚刚表达的信息(不添加新内容),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但这可不是叫你做鹦鹉,举个例子:
说话者:天哪,你看起来真是有点糟糕!
鹦鹉式回应:你觉得我看起来很糟糕!
释义式回应:你是不是觉得我看起来胖了太多了?
具体来说,释义包含3种技巧:
(1)改变说话人的措辞。
说话者:双语教育真是一个失败还浪费钱的政策。
释义者:你看看我说得对不对,你生气是因为你觉得双语教育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用,对吗?
(2)从你听到的信息里,抽一个具体的例子。
说话者:约翰是个混蛋,想想他上周三做的事吧!
释义者:你觉得他说的那些笑话很冒犯女性,是吗?
(3)反映说话者的潜在意思。
说话者:你没事儿吧你,自己跑去夜店玩。能不能小心点?
释义者: 你一直提醒我要小心,你是不是在担心我一个人会发生什么事啊?
释义的优点就在于你的重述给对方提供了一个修正的机会。另外,这种反应方式对你而言可能有点陌生,一开始使用的时候也会有些笨拙,但是如果你能慢慢用起来,你就能体会到释义的价值了。
3. 支持。有时候,说话者想听到的是你对他(她)的关心、照顾、情感和兴趣,尤其在有压力和沮丧的时候。来看一些例子:
是啊,我也觉得这门课很难。(同理心)
听起来这份工作很适合你。(同意)
哇,你做得真好!(赞美)
这也许是你经常用到的反应方式,不过,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以免好心却说了坏话。
(1)火上浇油。想象一下,你跟朋友说了你的一个错误,然后他说:“我早跟你说过了”,你肯定会觉得泄气甚至生气。因为对方没有跟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也因为你已经犯错并有了教训,对方此时却只想着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所以,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避免这样的反应。
(2)看轻事情的重要性。假设你失恋了,有人对你说“那不过就是一次小小的恋爱而已。”;假设你失业了,有人对你说“那不过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假设你考试没通过,有人对你说“那不过就是一次考试而已”,你会是什么感觉?轻视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上,去作评论,这样的反应是缺乏同理心的。
不过,法无定法,优秀的沟通者会根据性别、文化、场景、对方和自己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方式来做出回应。
24 总结
我们学习了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一些方法,以及成为良好倾听者的方法。
关键词:
语言,非语言,倾听,反应
要点:
注意避免三种容易引起纷争的使用语言的方式:混淆事实和个人意见;混淆事实和个人推论;用情绪性的语言。
当语言与非语言的内容不一致时,沟通者多仰赖非语言的部分,也因此在解读非语言线索时要特别谨慎,最好进一步确认表达者的初衷。
当我们认识一个人越深入,而且越喜欢他们时,就会对他们越看越顺眼。
帮助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做法有:少说话;不过早评断;寻找说话人的核心意思。
合适的反应是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关键,具体有三点方法:借力使力(鼓舞对方多说一些);释义(用你自己的话说一遍讲话者刚刚表达的信息);支持(在说话者有压力和沮丧的时候,想听到的是你对他(她)的关心、照顾、情感和兴趣)。
思考与讨论:
你有记下来什么对你有用的方法吗?
在沟通过程中,你会注意对方的非语言行为吗?看了今天的内容,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误解对方的可能呢?
如果你对谎言这一话题感兴趣,请记得去班级看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