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几天的课程,感受如下:
一、确认这么多年的实践和收获,被印证是对的。自2009年从美国回来,一直在培养学生“我能行”的学习和生活技能和高考分数间寻找一条实际可操作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摸索至今8年,有非常多的感悟和经验。北京一行,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所有努力被证明是对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是有理念有策略有实施过程并且有收获的!发现其实北京的绝大部分学习内容,即使是“专家性”的那些报告,对同行的同事来说的“新意”,其实就是把美国的东西捡来用。于我而言,没有太多新的收获,因为那一套我在美国亲自用过一年,回来后的课堂里我也在用。不过,很好的感受是,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在培养精英学生的道路上,我和这个国家最前沿的人在同行,感觉自己受到很大鼓励。
二、学习,是教育者一生的修行。北大教授们所呈现出来的博学、信手拈来的智慧,赋予幽默的批判精神、把个人同国家命运绑在一起视“天下为己任”的亲力亲为的示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在教授们的身上有身体力行的榜样。程教授从中国古典诗歌看我们的人文精神是我最喜欢的课程。教授的仁爱、博雅、睿智、谦逊、风趣,是北大精神的直接体现!在继续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学海无涯,探究无限。此次之行,更加觉得身为人师,学习是一生的课题。
三、行动,比听和发言更加重要。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马上开始干。很欣慰这么多年没有停止在“自己知道”,而是切切实实地在教育教学中去探究、去试,越来越发现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到一生需要的许多技能,感到收获的喜悦。所以,得出结论,大量的说教性的讲座或者授课,其实并没有太多用处,因为没有真实的体验,没有真实地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去用,那些讲座里学到的那些内容,终究只会是昙花一现。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行动、去反思、去积累经验,对一线老师们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很高兴自己选择了去做,并得到学生多年后的真实领悟。所以,愿不愿意实践,要不要找那么多借口去解释自己没有行动的理由,在于教师自己的选择,其实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当然,前提是,老师得很清楚自己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脑子里一定得装有GPS,得有真正的教育情怀,得爱自己的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
四、学校是否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老师是否能言传身教、教室建筑是否只有华丽之风、领导老师是否具有实干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是否彻底改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同时也能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其实从来都不矛盾,相反,这几年的实践,我其实觉得他们一脉相承。参观北京101中学和人大附中,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学校的理念是多么重要。两个学校的课程开设都让我感到由衷敬佩。非常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新一代孩子的人文精神、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时展开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是两所学校共同的特色。丰富的体育技能让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个性去迎接学习的挑战寻找学习的乐趣,是我们需要迫切学习的一点。以是否真正“育人”的理念去经营一个学校,以“孩子生存”还是“孩子发展”的眼光去陪伴学生成长,是我们需要选择并去做的课题。
以上点滴感悟,乃是真实自己的体会,以此反思、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