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号:晚安杂货铺,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
今年高考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这部剧是很确切的点出了当今社会所出现的亮点问题,高考对于学生党来说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影响都很大。也正是因为这一时事性,这部剧受到了观众的极大热议。
新剧一播出,网上的评论如潮涌来,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四位高三学子,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中,迥异的遭遇让高三党深有体会。
01
乔英子的抑郁应该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了。乔英子的教师妈妈,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女儿和自己之间产生的隔阂不能修复。
身为一名教师,乔英子的母亲在和女儿的相处过程中,更多的不是在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而是以教师的身份对待女儿。
这种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乔英子来说,是很抗拒的。
现实生活中,像乔英子这样的人真的很多,自己的一切都是按照父母的计划行走的,作为一个不能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很多家长以爱之名对孩子实行控制,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给彼此之间的隔阂增添了更厚的屏障。
乔英子的抑郁对于社会上这些计划孩子生活的家长来说,已经是在敲响的警钟:别让你的“爱”,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除了过度关爱的专制型教育,还有一种忽视型的教育,就是没有贯穿孩子成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孩子的爱。
忽视型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是最需要受关注的阶段,没有父母的关心会让孩子缺少爱与安全感。
林磊儿的父母离异,让自己的孩子转到北京上学,寄居在小姨家,在环境的重重压力下,林磊儿是很无奈、很缺乏安全感的。这种忽视型的教育方式是很不理智。
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家庭的温暖对于一个孩子的改变也是无形之中就形成的。
家庭对于高考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道门槛。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大打击。没有了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孩子们很容易为困境所迷茫。
03
2011年的时候,湖南一位考生从偏远的小县城考上了清华大学,这名考生就是一个叫刘一迪的女孩。
这名叫做刘一迪的考生,后来在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读了两年硕士,如今已是伦敦一家公司的员工了。
说起刘一迪的成功之路,刘一迪最要感谢的便是自己的父母,是父亲的一个行为,在刘一迪稚嫩的内心里埋下了成熟的种子,她下定决心要考上清华大学。
父亲带刘一迪见了一位取得牛津硕士学位的北大高材生--一位事业有成的人物。并且开玩笑的让刘一迪称他为学长,这让刘一迪深受启发,她要上清华北大。
而后,刘一迪的父亲开始给自己的女儿灌输一种脚踏实地的教育观念。身为农村家庭,父亲肩负重担,可是不管工作再忙,刘一迪的父亲也会亲自辅导女儿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都会检查一遍,不容马虎。
他对孩子很严厉,简单的题写错了,刘一迪是要受到惩罚的;然而父亲也是明智的,如果是困难的题,他会给女儿以警惕,下次注意;如果做过的题在出错,就要受惩罚了。这种奖罚分明的方式,让刘一迪做到了凡事有原则。
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是刘一迪成功也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刘一迪父亲喜欢京剧,受父亲熏陶的刘一迪也喜欢和父亲一起看,慢慢的培养出来她很好的心理素质。
在父亲的熏陶下,刘一迪爱上了这三件东西——古文、京剧和足球,在理解和涵养以及运动方面,给了刘一迪以很深的启迪。与此同时,教给刘一迪还有耐心、坚持与毅力等不懈精神。
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优秀的父母。正是这些优秀的父母,成就了一些优秀的孩子。
04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功是如虎添翼的。
首先是交流。在《小欢喜》这部剧中乔英子和自己的母亲之间的嫌隙的出现,便是缺乏交流导致而成的。母亲的特立独行让乔英子急于反抗,乔英子的想法母亲不予理睬,久而久之,隔阂便越来越深。
奖罚分明,褒贬得当。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认可,表扬过多容易自负,批评太多容易自卑,太多的奖励或过多的惩罚,都会让孩子对于是非对错有一个误解。
平等对待,敢于认错。很多父母总是很要面子,即使自己做错了的事,也不肯在孩子面前认错,很容易导致孩子没有担当,缺乏责任感。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不要太具占有性,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当今社会,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让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巨大的焦虑是抑郁症存在的主要原因。
高考作为学生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心态很重要,稍一偏颇,便会身患抑郁,希望高考党能够躲过这一劫。
作为孩子人生导师的父母,也应该尊重与理解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特定的规律,不要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