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隔离期已进入下半程,我家大厨继续苦中作乐,在食评中过一把人间烟火的品鉴之瘾。
11月27日 Day 8
今日早餐的流汁是稀可鉴人的米汤水,很奇怪,第一天尚可以粥与牛奶兼得,怎么第二天开始就只能二选一了呢?
早饭还出了一个插曲,吃完以后听到门外隔壁有人敲儿子的门,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从口罩里发出的声音在和儿子说不要乱发还是不要乱说什么,他妈妈紧张得赶紧打电话问儿子啥情况,原来是耿直的儿子觉得今天早餐送晚了,打电话到前台,不知道是不是送餐的吃了瓜烙,过来警告儿子。吓得赶紧和儿子说,咱有的是时间,还得关7天呢,别得罪了送饭的,给你整点啥花样出来。
午饭又有盐水虾,四个,新鲜。油炸鸡丁,可吃。炒青瓜,亦可下饭。说说油焖茄子吧,看着酥烂的口感,我怀疑是大锅蒸了,然后淋上的汤汁,但又不像无锡老家常吃的蒸茄子,瘦长形的茄子切成条状,加豆油、酱汁、糖和少量的蒜泥大火蒸熟,出锅以后浓郁的蒜酱扑鼻还透着茄子的清香。今晚这个,应该是大锅菜的缘故,太油腻。说到茄子,其实是蛮不容易烧的一个菜,油少了寡淡,油多了肥腻,煮过了太烂,火候不到会涩嘴。老爷子在的时候,红焖茄子是他的一绝,他煮的茄子,茄块被酱汁煮透,但是又个个饱满,入嘴,能吃出肉味,是儿子最爱的一个菜,我常常把握不了火候,经常把茄子煮的稀烂,或者微焦。缺的,可能就是那么一点耐心吧。
晚餐差评!
红烧鸡腿,本就是一个敷衍的菜品,适合给路边做经济饭盒!一堆小蛋饺,入口水汪汪,蛋也汪汪、肉馅也汪汪。一看就是流水线出来的速冻产品。吃过最好的蛋饺,是无锡舅妈的作品,每年过年,她都会用一个大的汤勺,在小火上,抹一点猪油,撒上调好的蛋液,一个蛋饺一张蛋皮,紧致有弹性,然后包裹调好的肉馅做成饺子状,在勺中用文火煎至八成熟,要吃的时候或者清蒸,或者烧汤,是一个新年的主菜之一。雪菜毛豆,也是煮过头了,看在土皮村吃不到,解个馋,将就吧。
这一顿晚餐,应了医生同学的结论,10块的饭盒,卖40块,还有30快,是妥妥的抗疫经济。
好在他昨天帮着下单的食品到了,我收到的是牛肉罐头,大部分好吃好看的去了隔壁孩子他娘那里,不能传递,我只能看着照片里的鸭血粉丝汤咽一口无耻的口水了。
11月28日 Day 9
早餐,豆奶,放在水龙头下热着喝的。其他的,还用评吗?
中午的荤菜,开始重复前两天的一个鸭块,其实我也不确定是烧鸡块还是烧鸭块,烧鸡?又好像有点鸭子的膻味;烧鸭,好像有点奢侈,他们会吗?不管了,反正都是动物蛋白,就不计较了吧。
今天稍微像点样的是水煮黑鱼片,量够足,鱼肉够嫩,也不是很油,像个水煮的样子。说起水煮鱼片,一直怀念福山路曾经有一个明星任泉开的短暂的水煮鱼店,那是迄今吃到的真正的水煮鱼片,其他的水煮鱼,其实都是油煮鱼,一口鱼片二两油,味道是不错,脂肪堆积也不少,只是不知道后来那个店怎么就再没见过。
晚餐,打开看到又是油炸鸡爪,胃口就倒了一半。不是鸡爪不能上桌,是要分场合,就和符离集烧鸡和德州扒鸡为什么出名,是因为两个地方都靠近重要铁路线的火车站有关。油炸的,易于保存,鸡肉蛋白在油炸以后的特殊香气,又能特别能满足长途旅行中的饥饿感。不在旅途,要上桌的话,那必须配酒,二两小酒一咪,在细细啃尽鸡爪的每一寸褶皱,再慢慢咂摸,嗯,那才是鸡爪该有的待遇。我本不喝酒,如此环境也不许有酒,鸡爪就显得多余了。
今天中餐和午餐的蔬菜豇豆和土豆丝都由炒变煮了,而且普遍偏咸,是隔离接近尾声,我的口味要求高了?完全没了前两天清炒时蔬的精气神。本来,这样的隔离餐,就和飞机餐一样,应该稍稍咸些,以刺激被拘谨的味蕾,但是过咸,就容易倒了原来就不活跃的味觉器官。
大厨真正的水平,是放盐的水平,好像是陆文夫在《美食家》里说的吧。深以为然。
没有胃口,开一罐医生兄弟寄来的牛肉罐头吧,补充些蛋白质。牛肉罐头倒是还可以,不是为了放久而刻意加上的红烧口味,不太像一般罐头的高温高压后的酥烂口感,稍有嚼劲,又不柴,咸淡也始终,牛肉味也浓郁,(牛肉味不能说,据说牛肉味的调料市场上比比皆是)。
医生说这个罐头便宜得丧心病狂,他没说多少,但是,也不至于太太太便宜吧,毕竟,固体物质,也就100克,我数了一下,5小块。
11月29日 Day 10
早餐。不算坚硬的稀粥,平安无事。
中午的荤菜,只有一个貌似狮子头的红烧肉圆,好像前两天没有上过,不敢奢望他们能出一个地道的扬州狮子头了,说红烧肉圆都已经抬举他们了,一口下去,就是一个红烧的球型的午餐肉口感,满嘴面粉夹杂劣质酱油的咸味。正宗扬州十大名菜的狮子头的美味我就不评论了,请自行度娘,我是只吃过一次非常地道的狮子头,那是一年去南京的路上,就在一个扬州城外的一个路边小店,清蒸的。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后来去过扬州多次,中高低档的酒店也都经历过,就是没有再觅到那天的美味。或许是当时饿了?
说到红烧肉圆,是我家嘴刁儿子的心头爱,所以家里常备。但是像这样哪怕放一点面粉的肉圆,他是绝对吃不下的。他最喜欢吃的是当年老爷子做的如东味的油炸山药肉圆,肉馅伴的是拍成流体状的山药和鸡蛋,加料酒酱油糖等佐料以后下油锅炸,刚出炉的肉圆外脆里嫩,儿子能当饭吃,冷了则或红烧,或烧汤。前两年,只要我回家,老爷子总会炸上一锅让带到新加坡慢慢吃。去年这个时候,他已在弥留之际,听说孙子从新加坡赶回去看他,虽然说话已经不太清晰,仍然用力地交代要给他多准备一些炸肉圆。
儿子这次回来前,反复唠叨的一句话,也是:再也吃不到爷爷做的肉圆了。
晚餐就一个酱油煮粉丝好像是新菜,昨天刚吃的似鸡似鸭的今天又迫不及待地上了桌了,前几天有过的油面筋包肉,也就是中午的圆形午餐肉外面套了一个面筋泡。
绝对不是我们要求高,定是厨子也出现了职业疲劳了。
好在,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小了。
11月30日 Day 11
今天的早餐非常好?
你看的下面图片上的?想多啦,那是隔壁那位把最近半年她做的早餐照片发过来,让我们对比一成不变的隔离早餐,以体现她的好的!
嗯, 那样的早餐,我和儿子才会吃好抹完嘴,深深一鞠躬,“今天的早餐非常好,非常满意”,然后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午餐完全是重复了前几天的菜了,孜然蜜汁鸡翅根,两片水煮鱼,点评过的黑木耳炒蛋,一个蔬菜。
晚餐,打开餐盒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龙须面炸虾,因为还有点热气,比前天的感觉稍有改善,雪菜百叶和豆芽则是马马虎虎的家常味。
另外又是一大块带腿的鸡块,比昨天的进步,今天没尝就能确认是鸡块了。第一口嚼的露出的鸡脯肉,和视觉没有差异,有点干柴,第二口吃到腿肉,突然发现这个鸡还不简单。
仔细咂摸,确认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咸草鸡!
咸草鸡是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上海人吃鸡喜欢吃三黄鸡,一般是嘴黄、毛黄、爪黄,更讲究一点的小绍兴要求嘴黄、爪黄、皮黄。从今天这个鸡的选材来看,应该是本地浦东三黄鸡,虽然因为是八分之一只鸡,没有鸡嘴和鸡爪,但是皮色金黄,应是正宗三黄鸡。
真正做的好的咸草鸡,应该是外皮韧滑而不腻,肉质紧实而不柴,层层入味,口口生香。虽然今天这个隔离餐条件所限,缺了一点软嫩的感觉,总体上来说,越嚼越有滋味,吃完了,仍有吮指余香。
想起刚到上海的时候,租住在居家桥路,路口有一家小绍兴鸡粥店,常和室友点一份白斩的三黄鸡就一碗鸡粥,想着,这就是上海。
不错,临近尾声,还能有机会介绍一道地道的本帮菜。
12月1日 Day 12
今天突然发现有一样东西每天不同,面包!专供便利店的这个面包倒是坚持了每天的不重复。丹麦吉士、肉松面包、火腿三明治……可惜并不是我的菜。
中餐更加乏善可陈。一个勉强可以说说的红烧大肉,我的一份,五花是五花肉,红色的瘦肉部分大约只占了总体积的十八分之一,那叫一个白花花一片啊,而且没有过油,肥肉尚有生感,倘若胆囊不好的,怕是立马就会给以颜色的。
红烧大肉,我们老家也叫走油肉或者虎皮肉。取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巴掌大小,在素油中炸透,逼出肥肉中的猪油油脂,然后加些茴香大料酱油料酒葱姜冰糖慢火熬制,已经走过油的大肉肥而不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以前的单位过年前,食堂会加工半成品的虎皮肉做福利。员工将走过油,初加工的大肉带回家,或加雪菜、芋艿蒸,或与打过霜的青菜同煮,美味可以持续到正月十五。如今的单位,福利大都货币化了,钱似乎多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却少了。
上海番禺路延安西路口,有一家沁煨面馆,他们的红烧大肉烧的是极地道的,配一碗他们更正宗的上海葱油拌面,是曾经的最爱之一。
晚餐,好像本帮大厨归位了,今天的四季烤麸,做出了我那个特好这个一口的兄弟(每次必点,一人一盆)中意的口味:咸甜味 ,色酱红,香浓醇,咸中带甜,只是好像配料中好像少了黄花菜,其他的花生、木耳和貌似冻豆腐的外表下却藏着嫩滑口感烤麸都颇为地道。
雪菜小黄鱼,胡椒笋干牛肉粒,也算拿得出手。
今天测了核酸啦,就是离解放不远了。
忽然有点不舍这样的生活了,我是不是该叫医生?哈哈。
12月2日 Day 13
今日三餐,基本都是重复以前的故事了,可以确认是那个本帮菜的师傅做的,爽口的面筋片清炒彩椒出去后可以一试。
接近尾声,吃的菜已经没有花样,聊无可聊了。
正好今天看到一个退休老领导发在微信圈的一篇关于印尼帮佣做菜的美文, 最近在他们新加坡家多年的印尼帮佣要回国了,各种不舍之外,谈到非我族类的印尼帮佣如何在能干的师母指导下,从影像图文学习,做得一手堪比餐厅水准的中国菜,甚至建议她可以回到印尼,用在他们家学到的手艺,开一个中式餐厅以谋生。
因为价格便宜,本地的新加坡人大都会请一个外佣,但是大多数外佣多年以后也只会做青菜和鱼,不像这个老领导家的帮佣,临了会做馒头、包子、春饼甚至油条……究其原因,老领导总结说,帮佣自己是否好学是一方面,有的帮佣虽然会做,但只愿意做自己会的,不愿学习,另外一方面,主家会不会做,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你不会做,不会教,如何能指望调教出你满意的帮佣呢?
对啊,想吃好的,要善于发现好的,发现了好吃的,也总不能顿顿都在外面吃,也要学会偷师学艺,回家转换成自己更喜欢的,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有口福。懒人,注定是没法有好的口福。
哈哈,今天纯属没话找话了。好事,好事。
12月3日 Day 14
今日三餐,有始有终,图照发,就不再做矫情四射的三餐评论了。
说点真正的隔离干货吧,给还在国外想回来的朋友做个参考。
上海,因其所谓7+7隔离政策显得是最为人性化的,其实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最重要的是准备居家隔离的小区是否具备隔离条件,所谓条件,都在当地居委会。和我们一班飞机回的两个人,报了三套自己不同地点的住房,都不在可接受范围。所以,要想居家,回来前一定与居委会确认清楚。
不但是7+7,条件满足的还可以申请1+13,主要条件:1)带未成年孩子(据称十岁以上都需要单独隔离),2)有基础疾病,一直在吃药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对,还看到一个打鼾的(睡眠短暂呼吸暂停症),只要能弄到医师证明,又有居委会同意的居家场所,下飞机直接申请。
携家属同行的,分别隔离。这也是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谁有卫建委的朋友,请做个科学解答。
隔离酒店,别问工作人员,他肯定知道你要去的是哪个酒店,但是绝对不会告诉你,除非你有卫建委、防疫站的关系,事先打好招呼。酒店确有区别,浦东最好的是东方路上的东锦江希尔顿。不过,要过大寒了,好的酒店都是不许打开中央空调,晚上要耐得盖两条棉被的冻。
隔离餐,不要让我的食评迷惑,杀杀时光尔。每天100块的盒饭,至少40块属于抗疫经济。尤其绿叶蔬菜奇缺,十四天下来,我已后门吃紧。[捂脸][捂脸]如何补充必要维生素,自行咨询私人医生吧。
隔离时间,上海严格按照飞机落地时间算,其他地方好像只要到那天,无论是早上落地的,还是晚上落地的,当天早上即可离店。离店前两天,核酸检测,上海户口和长住证居民免费。
愿天下无病,来去自由。 明天早晨,去吃过心心念念的豆浆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