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六篇“季氏篇”,本篇提到当时鲁国的政治情势的问题,也提到了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
在上文品读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文中先是提到关于交朋友的“益友”和“损友”的区别。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守信义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
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朋友、当面奉承背后诋毁人的朋友、巧言善变的朋友。”
孔子告诉人们,要多交有益的朋友,才能对自身得到修养的提升。
继续下章: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注译:
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佚:同“逸”。
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原文解析:
孔子说:“使人受益的有三种爱好,使人受损的也有三种爱好。爱好行事以礼乐为节度,爱好称道别人的优点,爱好多结交有贤德的朋友,都会受益;爱好骄矜傲慢,爱好闲散游荡,爱好沉迷酒食,都会受损。”
有感解读:
在上章讲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这章接着讲“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有三种爱好对人有好处,有三种爱好有损于人。
益者三乐中,第一个是“乐节礼乐”,“节礼乐”就是以礼乐来调节自己。
比如说今天累了,听一段音乐来调适、放松自己。这种通过礼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状态的方式,孔子认为有好处,因为这是内心之乐,通过音乐,通过对艺术的欣赏来获得内心的快乐。
第二个是“乐道人之善”,就是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方式。如果感觉不开心,可以试着找出别人的三个优点,并表达出来。
如果你不好意思当面表达,跟亲友谈论别人的优点也可以,比如谁做了一件事令你很感动,你找自己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内心也能获得快乐。
第三个是“乐多贤友”,多交朋友,这是来自人际关系的快乐。交朋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寻找自己内心的喜悦,发现别人的长处,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这是令人受益的三种获得快乐的方式。
损者三乐中,第一个是“乐骄乐”,“骄乐”就是放纵、不节制。比如唱卡拉OK,唱上两个小时差不多了,有些人非得唱通宵。
第二个是“乐佚游”,出去游玩无节制。比如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说走就走,没有规划和准备。这种获得快乐的方式也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第三个是“乐宴乐”,“宴”是沉迷的意思,对一件事情沉迷无度,骄奢放纵,喜欢吃喝玩乐。孔子认为,快乐应该适可而止。各种娱乐方式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一种调剂。
现代社会,一些人喜欢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寻求视觉的冲击和感官的刺激,放纵自己以此为乐。
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这章中告诉人们,把娱乐当作人生追求,天天只想追求感官刺激,沉迷其中,玩物丧志,是特别不可取的。
继续下章: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译:
愆(qiān):过失的意思。
瞽(gǔ):盲人
原文解析: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话没有轮到他说却说了,这是急躁;话轮到他说却不说,这叫隐瞒;未曾察言观色就开口,这是瞎子。”
有感解读:
这里的君子代表君上、侯王的意思。
孔子在本章指出了侍奉君子说话交谈时常犯的三个错误:
第一种:“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未及之”,可以理解为还没轮到你说话,也可以理解为你没有理解透这件事,说得不到位。在以上情形下发表自己的言论,就犯了急躁的错误。
第二种:“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到了你该说话的时候,你也理解这件事,并且能说透彻,但是你不说,这叫作隐瞒。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想得太多,或者私心太重,担心说出来会影响到谁,破坏人际关系。
第三种:“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瞽”的意思就是看不见,用大白话讲叫没眼色。完全不顾别人的脸色,也不判断说话的氛围,只要想说就脱口而出,这就是瞽。
孔子提到当时君臣之间的说话方式,反映到现代企业中,就是为CEO服务,为老板服务的说话方式。
通俗来理解:不等对方张口就急于回答,显得急躁、鲁莽、爱出风头;
对方问了却闷口不答,让人感觉有所隐瞒,毫不坦诚;
交谈时只顾自己说而不观察对方的脸色,像是瞎子不顾别人感受。
别人不问的不说,别人问了的一定要给予回答,不能莽撞急躁也不能沉默不语。
要学会观察别人的表情变化,把握说话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