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书中是她跟儿子的一封封通信对话,期间是安德烈从高中到大学的那段时光。从他们的往来信件中,可以一窥安德烈学生时期的生活和他的一些心理活动。而这些内容,又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那段青春时期……
回想起自己高中的那段时光,除了学习,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了。但是刚刚升高一的时候,那段叛逆时光还是让人记忆深刻。
由于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是从附近乡镇来的,所以作为本校初中升高中的我不自觉中就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感觉自己跟他们不一样,不知道哪儿来的一种优越感。所以,在军训一直到上半学期结束为止,表现的都特别乖张。上课听歌、吃瓜子,晚上下自习与其他班同学出校门去吃宵夜,跟老师对着干,闹小脾气。真的现在想想,感觉这些都是别人初中干的事儿,我好像青春期来晚了般,这些青春期典型事件全在我高中时出现。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虽然他的一些话还是会刺痛我,但正是他的那些刺耳的话让我突然清醒过来。让我知道自己需要认真了,我也想要认真学习,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了。就在那一个下午,我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幸好自己有过那种叛逆的时期,有过专属于那个年纪的矫揉造作,我庆幸,我有属于我的花季雨季。
但是看了安德烈的那段青春时期,我不禁会感叹 ,中外不同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同样的年纪中,思想的差距真的好大。在我们在想着该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时,他们在思考着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我们关注着这次考试大家分数排名的变化时,他们在看最近国际趋势的变化;当我们还温存于爸妈温暖的怀抱时,他们已经拥有了独自走遍很多国家城市的经历。当然,我们关注的这些东西,他们也会关注,而我想表达的是,他们能关注到许多我们所没有关注到,甚至没有想过要去关注的东西。我惊叹于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关注的问题点和格局。这是我们同龄人所不能匹及的。
这些差别都是教育造成的吗?还是我们这代人的烙印?我想我还不够清楚,但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我希望这样的差距,能在一代一代的人之间慢慢缩小。包括我自己以后的子女,我不愿他们永远在温暖的襁褓里成长。
每个人都有突然醒来的那一刻,我很感激,我的那一刻来的并不算晚。至少,现在的我能分辨出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不喜欢的,我可以为自己的做选择,并有胆量为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我的青春,不用安放,她就在那里,作为我的一部分存在着,虽然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但她可以在无意间提示着我,我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花季雨季。
“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