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腊月,又要过年了。
如今生意人家的年味除了忙就是累,这些年来也没有好好享受过年的轻松惬意,倒是越发想念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一岁年龄一岁心,在悠长的岁月里越酝酿越是回味无穷。
1 写对联
按照惯例,每年腊月十五以前都已放了寒假,在外教书的父亲也回家了,自然的,父亲也会帮着母亲忙年。但那时候买不到对联,由于父亲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到年关,乡邻们就拎来红纸,买来墨汁,请父亲给他们写春联。每次父亲都是乐呵呵地应承下来,仔细问了他们要写多少副对联,几副大的几副小的,大的是长的还是短的,要不要横批,然后就开始裁剪红纸,润笔沾墨,写成一副副工整漂亮的春联,每次乡亲们都是千恩万谢欢天喜地而去。
帮人写春联其实是个辛苦的差事,有时候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家里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我就充当了端茶倒水的小厮;有的正巧到了饭点,对联还没写好,或者是墨迹未干带不走,母亲就招呼了他们一块吃饭;也有浑不晓事的粗人就腋下夹了几张红纸来,父亲还要贴上自家的墨汁。有时候实在忙的不可开交时,母亲也会偷偷埋怨父亲:“这叫个什么事?又贴功夫又贴墨汁,还要管人家饭,家里活都做不出来!”而父亲总是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哪个还能不求点人,能帮就帮吧,过年写对联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啊!”
就这样,父亲乐善好施、急人所难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我幼小的心灵;而在那些被墨香熏染的年味里,耳濡目染中,优美喜庆对仗工整的春联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我童稚的眼似乎窥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角,并情不自禁被吸引,从而爱上了它们爱上了古诗词爱上了文字。
2 杀年猪
穷莫丢书,富莫丢猪。那时候在农村,每家每户即使再穷再累,都要看一两头猪,而每年杀年猪便是家里最隆重最喜庆的时候。
父亲早早就着老黄历选好杀猪的吉日,说起这吉日倒是有一点讲求:这日子第一不能是属猪的;再者不能比猪小,比如属龙、虎、牛、马,都是好日子,寓意来年看猪会长的牛高马大;最重要的是不能和看猪的主妇的属相一样。到了吉日,母亲大清早就起来去叫上两三个靠谱的人帮忙捉猪拉猪脚。而被饲养了一年的猪这天便是它寿终正寝之日:早上想不到吃食,或者不能吃饱(预防难翻猪肚猪肠),只要屠户师父一到,众人拥向猪圈将猪按倒、拖出宰杀。但杀猪这个既血腥又壮观的场面我却基本没见过,奶奶总是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看,通常我只听到猪惊天动地的嚎叫声,然后出来看到猪被吹足了气放开水里泡,接着刮毛开边被挂在梯子上,最后在灶台上被母亲变成好吃的美味。
每年杀年猪的一天,总是清早就被母亲叫起床,让我去把方圆四五里内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关系特好的朋友都接到我家来吃杀猪饭,坐满两张八仙桌,炭火红红的火锅里烧上热气腾腾的新鲜猪肉,还有猪恍子(猪血煮成豆腐状)、猪肝汤、红烧肉,再配上头一天就打好的豆腐,以及平常舍不得吃的好菜,让众人吃的开开心心,酒足肉饱。
乡下人热情好客,一年忙到头,再苦再累的岁月里,只有过年才是他们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到过年便倾其所能,一家老小都穿上新衣新鞋,蒸发粑做圆子,熬糖炸米、炸鱼炸花生米,主妇们挖空心思、花样百出,做出各种美食让孩子们大饱口福。就这样,在贫瘠的岁月里,过年仿佛就成了孩子们的伊甸园,甭提有多开心多满足了。年味也在大人忙碌的身影里、在孩子们童稚的脸上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3 放炮竹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最热闹的莫过于放炮竹,哪怕是最贫穷的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炮竹不能吃不能喝,人们在过年时都要买一些喜庆的炮竹,在除夕夜欢送旧岁,在大年初一迎接崭新的一年。在炮竹的硝烟里,人们舒眉展目,憧憬、希望即将到来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每年腊月快过年时,父亲总是买来许多炮竹,除了大人们过年放的,也给我们兄妹三每人买一大饼炮竹(这种扎饼的炮竹可以抽出来单个的放),那时候没有烟花,孩子们就只能以放炮竹为乐趣了。三人中我最小,开始不敢放,我就用火钳夹着炮竹,远远的伸进火炉,看点着了就扔出去,听到“砰”的一声,悟着耳朵笑的直蹦。后来慢慢胆子大一点,就直接夹在火钳上放,只把手握着钳子笔直地伸着把脸扭向另一边,炮竹响了,手也跟着一震,那种感觉倒是很爽。但是哥哥却说:“小妹,你那不算本事,你看我都敢用手拿着放。”于是我也学着哥哥的样子,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小炮竹的屁股,闭着眼睛放了一个,手震的有一点点麻,后来怎么也不肯捏着放了,最多就点着了扔出去。
小孩子放炮竹只是小打小闹,大人们放炮竹那才叫热闹,且不说年夜饭前各家祭祖还年放的许多炮竹,最有意思的是大年初一早上放的炮竹。初一早上打开大门,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然后就是放炮竹,我们这里叫“出天方”。守岁熬不过瞌睡虫的孩子,一大早就被大人叫起:“快起来,放炮竹出天方啰!”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个姓氏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初一早上也是大家都拿出炮竹在一起出天方,所以炮竹放的越多也就越热闹,感觉也就越兴旺。乡下人都有规矩和默契,一般出天方都是你方放罢我登场,比如我家正准备放炮竹时,听到别人家已经在放了,那么父亲就说:“等一下,等他们放好,我们再开始放。”也就是说出于礼貌,一般都是不跟人家比试的。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就算我们地处乡野,礼让三先、谦逊待人,这些起码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家都是一致遵从的。
但也有例外:记得有一年,隔个小山岗的邻屋场余姓促狭,仗着人多势众,想要在气势上压一压我家这户单门独姓的。只听得我家开始放炮竹出天方了,他们赶紧跟着放,想跟我家比试谁的炮竹多放的时间更长。父亲一听就知道他们的意图,就吩咐我们有一下没一下地放炮竹,他自己把鞭炮用长竹竿缠绕着,只听山岗那边噼噼啪啪放的好不热闹,父亲也不紧不慢点着了鞭炮,听到那边炮竹声渐渐稀落,父亲故意停一会,那边以为我家炮竹放完了,他们就以为自己赢了。谁知道父亲留了后路,转身又拿出一小挂鞭炮噼里啪啦放起来,那边没防到这一手,他们的炮竹都放完了,父亲笑呵呵地说:“还是我家气候长!”
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父亲不卑不亢、乐呵呵的笑声里,终是赢得了村人邻居的尊重。
随后就是走亲访友的拜年,在亲戚朋友的你来我往中,年味走向热闹的巅峰、团圆喜庆吉祥的高潮。几十年过去了,至今犹记,历历在目。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记忆里的年味是那样浓稠绵长,如同刻在骨子里的相思,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总以为小时候的年味已走远,其实它早已穿过岁月,年年、时时、刻刻,温暖在心间,灿烂在眉梢。所以,年味从未走远;年味,是刻在心上的记忆,永不褪色。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