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村庄》是一部没有主线的小说,我不以为然,我认为相爷就是那个从头贯穿至尾的主线。
相爷名叫韩元相,早年就去了北京闯荡,先是给人做书童,后来自己出来闯荡,见世面,开了十几家店,算是发达了。发达后的相爷不忘提携家乡人,给韩家庄的村民施了很多恩。所以现在70多岁的相爷,被批斗下放回到韩家庄,村民们是持欢迎态度的。
但是他自己心里却有些过意不去,一方面是他觉得,自己老了,没有能力再做些什么,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回到庄里,反而会给自己的家人,甚至给村里的老百姓添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离开了韩家庄几十年,这几十年里韩家庄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他十零岁的年纪就离开了韩家庄,如今五六十年过去了,已经完全没有了熟悉的感觉,除了认识的那些人名尚在记忆中。然而这些的人也在不断的成长、变化,甚至老去,因此,虽然古话说“告老还乡”,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回到熟悉的故乡。
古人把故乡看的非常重,而在现代,我们也同样把回故乡这件事情看得很重。
赵本山有一部电影《落叶归根》,讲的是他为了让自己的好友老刘死后“落叶归根”, 一路上背着一个死人历经艰难回故乡。不管是活着的人,还是死了的人,人们的想法都是回到故乡,似乎只有回到故乡了,灵魂才能得到安宁。但是,真是这样吗?
我们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扎根在故乡,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在那里,有儿时的玩伴,有我们在最纯真的年纪感受到的天地人和物。那是最初懵的状态,没有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殚精竭虑,有的只是一片纯粹。
想到那句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同样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些说的都是乡愁,乡愁像一条线,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们。这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所以,在相爷还能选择下放到什么地方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了家乡。
但我们看到,相爷作出的这个选择也给他带来了困扰。本来他是远在京城,人人崇敬,高高在上的相爷,如今也被打落到了尘埃里,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吃喝拉撒,嬉笑怒骂,再也没有了耀眼的光环,临了还被小两辈的“小馄饨”(花名)装模作样拉出去当做资本主义典型批斗了。
“小馄饨”把相爷他们拉到学校小学的操场上罚站,虽然很形式主义,没受多大委屈,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也是丢了面子的。不过相爷自己并不反抗,他阿Q地认为,自己是在和几个老伙计借此机会叙叙旧,唠唠嗑。这也是相当乐观了。
但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猝不及防。瘸腿梁被批斗,求相爷作证,证明他不是反革命,而是张学良的部下,还抓过蒋介石,但是相爷没有正面回应。其实那时候相爷自己也闹不懂了,究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革命,还是听自己兄弟的,沉默是金吧。但是由于相爷的不表态,瘸腿梁恨上相爷,开始把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都全部抖了出来。
这其实是一种背叛,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一张嘴就都是把柄,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让相爷意识到了不妥,甚至于开始处理后事。这离相爷回来不过一年的时间,事情就急转直下,原以为是能够落叶归根,安度晚年,却不想再也找不到自己一直追寻的根。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村庄》读书感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