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开始带领小伙伴阅读Khald Hosseni的处女作The Kite Runner,今天终于结束全书(中间放了两天假),我们一共花了22天的时间读完了这部10w字的英文长篇小说。在这22天中,我们并非囫囵吞枣地读完,还总结了200多个词汇用法,摘抄了40多个优美表达。我由衷地感到这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能顺便学习到一些地道表达,何乐而不为?
其实当时我为大家挑选了两本英文原版书,一本是Khaled Hosseini的The Kite Runner, 另外一本是J. K. Rowling的Harry Potter系列小说的第一部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计划两个月内完成,现在看来我们要提前完成阅读计划了。关于这两本书的阅读顺序,我做了一番调整。大家都知道,后者是儿童文学,无论是从语言难易程度还是从语言框架来看,毫无疑问Harry阅读起来更容易,也更轻松。那么,你可能会问我了,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把一部长篇且用词相对更为复杂的作品放在本次阅读计划的首位呢?为什么我没有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阅读原则呢?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拜读过The Kite Runner的中文译本,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的故事情节早已淡忘,仅剩下模糊的记忆片段。这次重新拾起英文原版书,读了几页便被胡赛尼笔尖之下的语言文字之美所打动,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读书感动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了解到阿富汗这个国家,在遭受到战争破坏之前,也曾是一副美妙绝伦的画面,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胡赛尼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阿富汗——一个被世界所淡忘的小国家,但是处处有感动。我为书中Amir和Hassan不同的命运沉浮,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我为Baba的逝去而感伤,我也为Amir踏上巴基斯坦寻找Sohrab之旅而揪心。在这些纷乱交织的故事情节中,我曾多次潸然泪下,这是我读其他作品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也许本书中最让大家感动便是那句贯穿全文始终的一句话: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为你,千千万万遍)。本书的最后一段用了两个词汇: I ran. 我想Amir追的不仅仅是风筝,也是他人格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更是生活的希望,同样也是千千万万的阿富汗人民的美好生活所向。
就是这样一部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作品,我有什么理由不推荐到首位呢?在这里,我强烈建议还没有阅读过此书的朋友一定要捧起这本书,从头读到尾,让自己接受一下心灵的洗涤。注意: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掌握故事情节和主旨大意,那就不要去读中文译本了。说真的,抛开翻译中的些许错误不说(任何一本译著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翻译过的语言确实会打破我们阅读时的趣味和流畅度。
下面针对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我说一下我自己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希望各位同仁多多给予宝贵建议和意见。
(一)怎样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兴趣?
我的阅读习惯/兴趣的养成,要从我的女神文案天后李欣频说起。几年前,我无意间浏览网页时,看到了一篇介绍她的文章,文中是这样介绍她的: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一天看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当时的我除了震惊之外,还有一丝怀疑:这怎么可能?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但是从此之后,我便把这位身体和灵魂一直都在路上的洒脱女子奉为我的女神。纵然我无法做到一天一本书,但是我可以做到每天读书,每天读一点儿,积少成多,相信通过蜗牛般的努力也一样可以攀上高峰。
其实,我还想说的是,阅读习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许这时就会有人说了:我不喜欢读书,我根本没有兴趣。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并不是你没有兴趣才不去读书,而是你不去读,你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兴趣呢?
古人云:“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是宋朝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他认为读书要以修养个人外表和谈吐为目的,而不是功利性地为改进心智而读书。我做不到如古人那般有涵养,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读书于广阔的天地之间给予我观察世界百态的另一双眼睛,我乐在其中。我想这可能是纯粹的读书乐趣吧。当然现在还有一种比较风行的说法:要把读书当成一日三餐吃饭那样去读书,饭得吃,书得读,这也是读书爱好者的一大“读书境界”。
那么该怎样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兴趣呢?在这里我建议,如果你之前没有阅读过英文原版书籍的话,那就从一些简单的入门读物读起,譬如我推荐的书虫全集(共50本英文小书),而且要坚持每天读,如饥如渴的读下去,一直把50本读完。我们提供入门读物的目的不是让你在其中学习到某个用法表达,而是激发你对英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你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如果你忽略了这个过程,就会在接下来的英文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有可能会因为某些阅读方面的困难而选择放弃。如果你已经通过阅读中文书籍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兴趣,那就另当别论了。
(二)阅读英文原版书需要什么水平?
之前碰到过很多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也已经被问烦了,在这里就给大家明确地解答一下。
我一直认为,只要大家的单词量超过3000就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英文原版书籍进行阅读了。千万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单词量不到1w或者2w,就对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抱有畏惧心理,其实阅读英文书没有那么难,不要太高看这件事。
3000词汇量可以说是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了,这时我们一定要基于这个语言基础选择大量原汁原味的读物来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和英文思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英语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单词量不高,那就多读,读一点儿,单词量上升一点儿,然后单词量在逐步增加的过程中,我们阅读英文书也会变得越来越顺畅,直至最后可以达到像阅读中文书籍那样畅通无阻。
你们看,只要你不纠结于目前的单词量,多去阅读英文书籍,单词量一定会提升。学习英语最怕的便是,由于觉得自己单词量不够,畏惧英文书籍的阅读,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始终没有行动,最后导致自己的英文水平原地踏步或者不进则退。这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转变思维,一切迎刃而解。
(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输出笔记?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读书之后如何进行良好的输出呢?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读过几本书以后就一定会大有收获,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当我们把读过的书籍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让书的内容为自己所用,也就是学以致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否则那只能叫走马观花。这时我们一定要提到纸笔以及笔记APP的重要性。无论你是做纸质笔记还是电子笔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将书中内容内化成自己一部分的过程。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父亲的笔记本素材库以及李敖的读书方法。其中李敖的拆书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同样,英文学习也是如此。
在前面说过,我们在The Kite Runner这本书中总结了200多个词汇用法,请注意我们不是简单地在英文单词下面写上中文释义就草草了事,我们是抱着“学以致用”的态度来整理这些词汇的,我们会附上单词所在的句子原文,这样的单词是有着鲜活的语境的,是活的单词。
记得一位英语大神说过:不要指望我们对一个单词的用法可以“一蹴而就”。根据研究表明,我们从开始遇到某个新单词到能够完全自由的应用,我们需要在阅读或其他交流中和它时刻碰面,至少不少于12次。其实,我们在阅读某一作者的英文书时,和某个生词时刻见面这是经常的事情。因为某一作者在写作时有着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使用词汇方面的偏好,而且会反复使用。例如,我们在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时,也许第一次我们碰到了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单词,但是它并不影响我们对主旨的把握,而且我们也没有进一步去查询释义,等读完几章之后,它频繁出现,我们就明白这个单词是很重要的,那我们把它查询出来,做成笔记,这时我们对这个单词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要求大家阅读英文书籍时,一定要做两遍阅读。第一遍阅读,遇到生词也不要查询,做标记,只要不影响对故事情节或主旨的把握,就继续读下去。第二遍阅读,把重点放在之前所做的标记之上,并做输出,整理笔记。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笔记示例:
1. 原文语境(单词所在原文中的句子要写出来)
2. 单词释义(英英释义加中文释义,英英释义是为了了解单词所使用的对象,范围)
3. 联想(写下自己对单词本身或者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辅助记忆)
4.词典中的权威例句(当原文中的句子不方便你应用时,可以在词典中寻找权威例句)
5. 句子仿写(这就是学以致用的关键之处)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做完笔记之后一定要定期进行复习。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笔记导入Anki(之前说过,这里不再赘述),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将阅读过程中提炼的内容统统收入脑中并进行巩固记忆。
介绍完干货,下面说一下我的17年展望吧,与各位读书同仁共勉。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借着女神之光,怀抱身体和灵魂都要上路的梦想,我在读书的路上勇敢前行。无论英文书籍还是中文书籍,纵然做不到日读一本书,也愿意跟随读书大神的脚步,向着前方那光亮奔跑。
同样,英文学习漫漫求索之路,不在于旅途的艰辛跋涉,而在于在这条宽广大道上,我们能否及时借助他人智慧的点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精神内化之路——这条路上有花香,有鸟语,也有属于你自己的一片英文阅读小天地。
17年新年快要到了,不知你的新年展望是什么呢?今天的你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有进步呢?未来的你又有着怎样的打算来超越现在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