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本章主要讲的是万历与文官集团的对抗,以及文官集团内部的冲突。
万历是个不幸的皇帝。他曾经也想励精图治,但历经清算张居正以及与文官集团的种种冲突,他彻底厌倦了皇帝身份所带来的义务。他自幼深受四书及孔孟思想的熏陶,想反抗,却最终跳不出所受教育以及文官集团为他设置的无形的藩篱。缺乏勇气,不能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彻底与文官集团以及伦理纲常为敌,只有以“不作为”作为沉默的抵抗。而他的消极抵抗也将文官集团拖入更深层次的冲突之中,积重难返。
这里还讲到了万历的叔祖正德皇帝。这个皇帝活得想当恣意妄为,与整个文官集团对着干,毫无顾忌。虽然年纪轻轻就去世,但一辈子活得我行我素,比万历精彩、幸福不知多少倍。而万历则没有他叔祖的随性自由。追溯深层次的原因,正因为正德太过随性自我,之后的文官集团才对万历处处提防,不让他有一丁点儿离经叛道的机会——让他从小接受翰林的教育,要求他的任何行为都要符合“四书”和伦理纲常的规范,对他任何一点有悖传统的地方都要指正、限制。
万历的一生竟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一、明朝积弊的根源
1. 财政制度:财政上死板、混乱与缺乏控制,给予官员的俸禄又微薄到不合实际,官员们要求取得额外收入就不可避免了。
2. 文官体制:各级地方官都没有实际力量足以应付环境的变化。他们没有完全驾驭下级的能力,因为各人自抽“常例”,即下级也有财证券;人事权则集中于北京,对下级的升降奖罚,上级只能建议二无法直接处理。
3. 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做出断语。
二、文官冲突
文官中,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又互相蔑视。
文官冲突的根源在于文官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他们以仁义道德相标榜,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国家服务,以牺牲自我自诩;另一方面,体制上存在众多罅隙,给这些人强烈的引诱。文官的双重性格发展得越来越明显,阴与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找出一个大家都统一的这种办法也越来越难。
针对文官的双重性格,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报酬使他们乐于效劳,也要动员他们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根据伦理道德的观念尽忠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