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啧啧 职问
3月11日的《歌手》,李健唱了一首《父亲的散文诗》。
这首歌是许飞的歌,李健在《歌手》的舞台上翻唱后,很多人都被戳到了泪点,除了现场的镜头扫到有不少观众早已热泪盈眶之外,我也有朋友在电脑前看节目的中途,给自己的父亲打了电话。
在《歌手》中,穿着毛衣就潇洒上台的李健可谓独树一帜。有人说,大多数人的演唱是自己哭成泪人,台下观众表现尴尬,而李健则是泪在眼边,而观众哭成傻逼。
2007年李健做客的《鲁豫有约》上,鲁豫在开场时曾经这样说道:“听李健的歌,感觉就像是内心被淋过了一场春雨”。
1.
1974年的一个平常的清晨,黑龙江省京剧院里,在剧团里担任武生的李九良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
也许是这个孩子的啼哭声非常响亮,父母给他起了一个简洁形象的小名--大亮。多年以后,照片中的大亮,步童年住在一个院子里师兄师姐付笛声、孙悦的后尘,成了一名职业歌手,有一个普通不张扬的名字--李健。
像大多数男孩子一样,童年的李健很淘气,堪称班里的“孩子大王”。然而,直到1988年6月23号,李健14岁的某一天下午,他在家里望着阳台外面的天空,内心突然安静了下来:他想学一门乐器。
上世纪80年代初,港台流行音乐开始流传到内地,在中华国粹的锣鼓喧天声中长大的李健,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路边吉他队》的放映,让拥有一把吉他成为无数青少年的梦想,李健家乡哈尔滨的吉他因此一度脱销。
1988年,开明的母亲用两个多月的工资,给李健买了一把当年最好的红棉吉他。
为了学吉他,他开始研究小广告上的“吉他班”。上面有20块钱到30块钱的不同费用,最后他选择了一个4块钱的吉他班。学到后来,吉他班要涨价,李健就额外帮老师调琴、扫地,于是老师破例没有收他的学费,让他继续学下去。
在2015年《开讲啦》上,李健曾经这样说道:
2.
考上清华,对李健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高三的时候,他报名了一个冬令营,如果唱得好就可以高考加分。然而进去后,他才发现,参赛要求唱美声或是民歌,要么就是弹钢琴小提琴,但当时的李健都不会,他就学了4个月民歌,后来居然考了第一名,于是学校决定给他加50分,免试上清华。
然而,清华才是一切的开始。
上了清华后,李健才发现一个宿舍6个人,他或许是最不显眼的那一个。上铺的哥儿们大一就开始看黑格尔,有的同学精通各种语言,在大家对着不懂的英文阅读理解头疼的时候,有人就能够说出:“这人文笔不错”的话。
在一大群看似不怎么费力就能考到97、98分的同学当中,对于经常翘课去唱歌的李健来说,他每次考试只能考到80多分。成绩带给她的成就感远不如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开了一个毕业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他才第一次让教授们和同学们知道,天天抱着吉他的李健,不是在瞎玩,他是有成绩的。
3.
李健毕业后去了广电总局,成为了一名网络工程师。
工作对他来说,是使他“成为了最无力的一群人”,从清华“的天之骄子”到繁复、朝九晚五的生活,这些都给了他巨大的落差。
在广电部,新人需要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打水、开条接人。做得比较大的事情是村村通——让全国所有乡村都能看上电视听上广播,李健还安过有线电视放大器,安装这个需要爬电线杆,他很怕掉下来,因为电线杆下面是猪圈,而且“猪上去什么都吃”。
就这样,李健不想跟家里要钱,他拿着每个月的500块工资,过了两年这样的生活。
在最困惑的时候,大学校友卢庚戌找到他,问他,“你还想不想唱歌?”。
就这样,他背着父母辞掉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很新鲜,也很为难。
两个清华的高材生出来做音乐,他们很快便得到了大众的关注。每次听说哪个地方要播他们的歌,李健都很紧张:“可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啊。”
2002年1月25日,李健与卢庚戌以组合名义发布的首张专辑《一生有你》获得了第8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神州音乐特别推介奖、最受欢迎新人奖。
而也是在这一年,因李健与卢庚戌二人“歌路和音乐理念上有差异”,使李健在专辑发行不久就主动退出水木年华。
紧接着的,就是两个字——沉寂。
4.
《传奇》,是李健在2003年发行的专辑《似水流年》中的一首歌。
然而,当王菲在春晚演唱这首《传奇》时,已经是2010年的春晚。
中间隔了7年时间。
有人曾调侃道,《传奇》这首歌发行之后,火热程度还不如凤凰传奇。
不少粉丝在认识李健后,问他的问题总是:“王菲最近怎么样了?”
这一切都让李健感到哭笑不得,但他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在这个年纪成名,很幸运。2013年,他39岁,他在《开讲啦》中这样说道:
对于李健来说,真正的“红”,不在于春晚上的《传奇》,而在于《歌手》。第一季《我是歌手》筹备期间,总导演洪涛曾邀请李健加入,他拒绝了,转而推荐了老朋友黄绮珊。
后来,黄妈在《我是歌手》中一共拿了3次第一。
在亲手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后,终于,2015年《我是歌手3》的舞台上,李健真真正正地“红”了,他的微博粉丝从2015年初的40万迅速涨到年底的416万。
《人物》杂志在2015年年底采访李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
这是2015年初的一天,李健先生刚刚录完最新一期《我是歌手3》。已是深夜,他跟经纪团队和乐手一行人刚走出湖南广电的大门,一下子被一大群歌迷给围住了。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身高一米八、体重超过90公斤的男助理护着李健往车上走,好几十号人哗啦啦冲过来,这个壮汉被硬生生挤了出去,跌坐在旁边的一个垃圾桶里。
今年,李健43岁,他出名了。
与大多数人不同,他没有忙不迭地参加无休无止的电视节目,相反,他喜欢在微博上“怀想”那些没红的日子里写的歌:
2013年,李健去了可凡倾听,他在节目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迷信张爱玲说的:“成名要趁早”。然而,跟在这句话之后,张还说: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时代的仓促,生活的诘难,将在此生活的每一个人置身于这“惘惘的威胁”之中。
如今的大家大多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白天在公司穿着西装打领带的人们,晚上坐在回家的地铁上,看着身旁目光呆滞的人们,这种危机感会达到每天的巅峰。
到家后,大家匆匆脱下西装,或者开始着手准备去国外名校读MBA的材料,或者开始翻翻自己微信通讯录里,那些“混得好”的学长学姐的朋友圈,想着怎么开始渴望内推的话题比较好……
蔡康永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提到“成名要趁早”这句话,他说:
每次看到有人引用张爱玲这话,我就想为什么?张爱玲的人生很棒吗?张爱玲的人生糟透了。你怎么会用一个人生糟透了的人描述人生的话来做为你的座右铭呢?张爱玲是非常棒的小说家,只此而已。我完全认同如果你想写小说,要去看张爱玲的小说,体会她为什么把小说写得这么好。可是张爱玲对人生的建议,拜托,张爱玲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
在这样一个匆匆的社会里,李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真正淹没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一个人的时代。
有不少朋友会感慨地跟我说,今年是2017年了啊,最早一批90后27岁了,想想都要步入中年了,但自己的人生好像还是没有方向。
然而,让我们看看那些大佬们的20多岁:
1999年,在奶茶这个年纪的王健林却工作了两年的日企辞职,揣着自己攒下的12000元,在中关村租了一个三平米的柜台卖光盘。这一年的刘强东,蹬着破烂的二八自行车去进货,站在商铺楼下发了三个月的传单。这一年,他赚了30万元。
25岁的陈欧卖掉自己第一个创业公司的股份,带着70万美金来到了硅谷,成为了斯坦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MBA学员。这一年的夏天,他在谷歌中国实习,每天口若悬河地鼓动着工程师们出来创业,而唯一被他说动的,只有后来与他一起创办聚美的师弟戴雨森。
在第一次创业赔了100万美元之后,20多岁的克拉尼克重振旗鼓开始第二次创业,却遇到合伙人企图跳槽,资金链随时断裂的困境。去拉斯维加斯参与消费电子展时,他窘迫到只能睡在自己的车里。这一年,离他“连接一切”的UBER梦想开始,还有8年。
1979年,25岁的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留在学院大队宣传处任干事,这看起来与之后万达的商业地产业务没有丝毫关系。2013年,同样是25岁,他的儿子王思聪已成为一家资产过千亿公司的董事。
很庆幸,时间总是不会辜负我们,很庆幸,在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歌手、一位作曲家,他的人生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选秀歌手、综艺演员的路,不一样。
看着他的脸,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他的音乐,他的传奇,还能看到他背后的山川河流、阳光飞鸟,这份难得,都是时间的力量。
而对那些辗转反侧、忧虑自己前程夜不能寐的年轻人,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一句:“别着急,成名可以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