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会在心烦意乱的时候读读诗歌,去追寻一片内心的宁静。去诗经里掐菡萏,去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田园里与农人把酒言欢,在隋唐诗里仰天大笑出门去,也去宋词里感受豪迈和温婉约。也在保持心上的佛系,看山是佛,佛也是山,水如禅,禅如一泓清泉,学佛不入佛,学禅不入禅。去《内经》暗窥生命之道,去《伤寒论》求了病之方,既学诗,又学禅,又求医。
你也会不会如我一般呢?如我内心平静,如我淡然呢。那么你也会不会有一个个不眠之夜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无法入眠呢?是日思夜想的他(她),还是胡思乱想的夜晚,或者是别人打扰你正常睡眠,亦或是夜间反复醒来,睡不安稳。那么,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办的呢?是服用一些安眠药呢?是服用中药呢?还是不做任何处理?
使用药物帮助睡眠固然可以,但是大家都听过“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寻找一种无毒、安全的方法来帮助睡眠呢?那么,针灸就成了不二之选了,可以很好的帮助你睡眠。
按照教材的套路来,一般就是选择四神冲、神门、三阴交为基本的处方,再加减变化。如我喜欢用的处方:神门、内关、三阴交、百会、四神冲、外关、足三里、悬钟、双合谷、双太冲。
方义:治疗首选心经原穴神门、 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治疗不寐的主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益气养血安神;百会穴、四神冲位于颠顶,入络于脑,可清头目宁神志,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是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足三里则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其义甚广,如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悬钟者,为足少阳胆经经穴八会穴之髓会,泄胆火、清髓热、舒筋脉。平肝熄风,舒肝益肾,合谷与太冲二穴之选择,主要为开四关妙用,诸穴合用,养心安神,恰合病机。
教材上的加减: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安神定志: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痰热内扰加中院、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安神。
按照教材的套路路治疗失眠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主要还是在宁心安神的前提下,还是喜欢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多会选择肝肾脾经上配穴,也会将君火、相火考虑其中,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如中药之派方遣药,遵循君臣佐使。
很多老年人,有很多人睡眠一直不好,导致老年人各方面都不好,睡眠不好,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讲过:由于卫气行于阳(阳经)则清醒,行于阴(五脏)则睡眠,而卫气自阳经入于五脏之前的“大门口”正是手、足阳明经,即胃与大肠,因此,这两经不和最易影响卫气的顺利入阴,从而导致人的睡眠异常;而卫气自阴(五脏)出阳经之前的关键正是足太阴(脾),脾脏功能失常,则容易影响卫气之出阳,由此导致人的嗜睡。因此,就脏腑而言,影响睡眠的脏腑关键当责之于脾、胃、大肠。脾主运化、胃主腐熟、大肠主传导,从功能而言,三者均属消化传导水谷之重要脏腑,而且脾胃还具有斡旋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为五脏枢纽之功,故后世医家治疗失眠嗜睡等证亦常遵循《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观察了很多老人,也是发现他们不易在凌晨4点、5点左右就睡不着,就坐起来,就一直坐到天亮,《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安则魂藏能寐;神不安则魂不安藏,则会出现不寐、多梦、梦游、梦语等多种睡眠障碍,故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所以失眠多梦的调理也常与调养肝血有密切的关系。
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脑。不寐亦称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由于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同时,其他脏腑如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也可扰动心脑之神而致不寐。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为肝火内扰;入睡后易惊醒者,多为心胆虚怯;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那么,我们神奇的腹针可不可以呢?我觉得还是可以应用到这一块的?可以选择: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穴位的使用,可以查看往期的《行走的中医系列》,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当然,首先得要关注公众号),以上为基本处方,使用之余,个人用下来,还是需要配合一些体针效果才佳,如开四关、内外关等。我为什么考虑和建议使用腹针呢?因为取穴大部分还是归属于正经里面的穴位,取之任脉、胃经、肾经、脾经等等穴位,薄智云自创穴位稍少,总之,我认为任脾胃肾上取穴,大部分疾病都是可以解决的,中枢得转,上下贯通,百病怎么可以发生呢?
另外,我们神奇的董氏奇穴有没有什么高招呢?
1、下三皇配镇静穴,对心脾两虚失眠有效,也能厚土灭火。
2、大白配中九里,对心神不宁或心胆气虚型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3、上三皇配镇静穴对肝化火有很好的疗效。
4、火连、火菊,配耳尖刺血治心肾不交的失眠效果好。
5、心灵一穴。
6、正会穴、镇静穴。
7、神肩穴、五花穴。
8、针通肾穴、下三皇穴、镇静穴,特效。
9、膝后太阳区放血,正会穴直接放血,耳尖上放血,再扎镇静穴。
10、针安眠穴(经外奇穴,翳风与风池中点,乳突下一寸),特效。
11、针额缝发际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特效。
取穴:心灵一穴:手掌朝上,手腕横纹向上一寸五分处。直刺五分—一寸五分,或由下往上三十度斜刺,进一寸五分。
正会穴:头顶正中央点向后五分。即十四经之百会穴直后五分。
镇静穴:两眉头之间正中央上五分。直刺一—二分,或由上往下斜刺二—五分。
神肩穴:在肩峰穴与云白穴连线的中央点。
五花穴:五花一穴,在脚底,脚后跟正中央点。五花二穴,五花一穴向前一寸处。五花三穴,五花一穴向后一寸处。五花四穴,在五花一穴向外横开一寸处。五花五穴,五花一穴向内横开一寸处。直刺三—五分。
这是我在急诊科上夜班的时候,防止自己睡着、有困意,就扎董氏奇穴三叉穴一、二、三,强制开机以后效果太强了,夜班一晚上没有困意,下夜班后的当天也是一直没有睡着,当天晚上7:13太困了,一直睡到第二天的11:27。所以,个人不建议这种强制开机。
教材上提供的艾灸疗法和拔罐疗法治疗睡眠,个人没有尝试过。不过,拔罐治疗应该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1、艾灸疗法
取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内关、神阙;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阴郄;胃腑不和加足三里、中院;肝火上扰加太冲、行间、肝俞。(教材上选择百会穴为艾灸点,我觉得有点悬,一不小心会将头发点燃)
操作:每次选2-4穴,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5一10分钟,艾柱隔姜灸每穴灸5—7壮。在临睡前1小时左右灸治效果较好。每天灸治1次。
2、拔罐疗法
取穴:①心俞、肾俞;②神道、膈俞。每次任选一组或两组交替应用,每天1次,用单纯罐法。(我认为背部可以多加几个罐且留罐一会儿)
针灸治疗睡眠,我的认识就到这里了,各位同学、朋友有治疗经验的,可以一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针灸治疗,我觉得还是需要一定的疗程治疗,疗程不够,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好才可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延绵不断,要树立自信,要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最后还是想要以这句结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