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风来袭
《中国哲学简史》是世纪哲人冯友兰用英文写的一部书,再由别人翻译成中文的一本书。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十分地不简单,写书难,用外文写书更难,用外文写中国古代哲学更难。一旦想到如何用现代英文去翻译古代中国的语言,听起来就让人头疼。所以,在未看之前,一想到这本书竟然是如何写就,就蓦地起了一股敬意。
“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筑成了冯友兰的学术之塔。在这本简史里面,冯友兰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各种流派,不过虽说是论“史”,并没有按编年体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相对专题的形式。
冯友兰认为,所谓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一评价,有助于人们破解对于哲学的神秘感和高深莫测感。说句绕口的话就是: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你思想一下这种思想到底对不对?
其实,哲学这个词是这泊来品,中国古代并没有哲学这门学问,只是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源自不同的群体。比如儒家出自文士,墨家出自武士,道家出于隐者,名家出于辩者,阴阳家出自方士,法家出于法术之士,此外还有佛学,更不用说了。
这些学派,不就是国人所说的那些国学吗?不然国学指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中国古代的不同的学术流派吗?或者说中国古代的哲学?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尤其是国人更富于哲学性思想性,“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象冯友兰的这本书,快读肯定是无法领会精髓的,而是应当慢读、细读、精读。第一遍只能算是浏览,虽然作者已经用尽可能现代的语言解释、评述了古代中国哲学,但有些地方仍然是理解起来有困难。有些古文作者并没有解释的那么详细,就要靠自己的学识去揣测、去体会、去悟。
这样的书,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比如第一遍就是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举个例子,原来只知道佛教就是佛教,读了此书,才知道佛学与佛教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码事。
今人的知识,尤其是今人的思想,并不是凭空才产生的,而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这些中国古代哲学的许多精髓,不一样在影响着现在的时代么?人世间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不学习点中国哲学,如何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