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琳 唐添美 杨宇轩)“我们非遗中心最想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刘艳女士说道。2021年8月26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江永县以“星非遗,新征程——基于‘非遗’女书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型发展的实践”为主题的调研团队队员采访了永州市非遗文化中心主任刘艳,刘艳女士表示,她希望能够通过非遗中心,在当今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履行文化守护人的责任,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经刘艳女士介绍,非遗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传承、保护、挖掘永州当地的非遗文化。但据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对于某些条件特殊的非遗项目,如国家为了保护这类资源,明令禁止继续开采的情况,使得这一类非遗难以继续进行挖掘和研究;二是许多项目陷入后继无人的传承险状,对此非遗中心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通过图像记录和文字记录等形式,将这些非遗文化存入档案室中,但难以对其进行更深入地发展和延续。三是非遗文化在挖掘和保护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边缘非遗文化濒临失传。
推进疫情防控,探索非遗出路
疫情的到来对非遗传承是机遇还是挑战?两者兼有。刘艳女士解释说,某些习俗类、体育技艺类非遗会受到影响。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刘主任表示确实有考虑过将非遗和红色文化结合去推广,达到吸引流量,蹭时代热点的效果。但是鉴于非遗项目和红色旅游这一块交叉点较少,除了织锦、瑶族瓷器雕刻、石雕还有刺绣等非遗制品能够体现红色文化之外,我们真正和红色文化有关联的少之甚少。即便很想做,不挂钩,就难以进行下去。但与此同时,对于传统技艺类的非遗,直播带货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因为许多年迈的传承人对于“互联网+”等新型销售方式感到陌生和抗拒,但是由于疫情又不得不开始接触类似于直播带货等跨地域、跨时间的新鲜途径。所以说,疫情是把“双刃剑”,非遗传承能否突破这个疫情的浪口还要具体分析。
“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开始了电商培训,直播带货,与多方合作。”刘主任告诉他们如何带货,进行线上的销售活动。此外,他们还对非遗进行了商标设计,增强品牌影响力,更符合商业化的展出。
结合乡村振兴,助力非遗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不同,非遗文化被分为了十种门类,女书在其中被归为习俗类,所以女书文化在非遗中表现的形式是女书习俗。
女书习俗包括女书文字,还包括女子出嫁、生活场景等。现在我们对其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传承延续:首先是带徒,通过传承人一代一代的带徒弟,传授女书习俗,将女书习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其次就是宣传,会通过大型的展示展览活动,让女书文化参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女书习俗。(每年第六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每个市里面都会进行大型展览活动)。最后是提供培训,现在女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投入与收入回报不成正比。鼓励大家做些文创,激发群众兴趣。因此,和科技学院的美术院那边做一些联合开发,比如小湘人上面绣点女书,或者做些扇子、靠枕等文创小礼品,经由顾客送给亲朋好友,从而扩大女书的影响力。
刘主任说:“虽然,现在非遗很困难,但是我们非遗中心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更多的东西挖掘出来,把非遗一直做下去,不要让文化丢失,成为一个遗憾。希望能够政府继续重视,在资金、人力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