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只身一人来到这座城市后,家人、朋友都觉得我一个人在外生活应该挺惨,惨淡经营着生活的柴米油盐。
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我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我硬生生的感觉我过的日子还是有几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味道。以前在学校的时,我几乎就是以一个独行侠的形式存在:一个人,一个书包,一个和我走路节奏一致咣咣响的水杯,还有白昼黑夜和我步调一致的伴影。尤其是到了晚上,世界都好像变小了,目光所及之处只能是路灯灯光覆盖的区域,一个人的时候,影子就特别显眼了,此情此景我都会自然想起李白的那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之所以过着数字“一”的生活,是有时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跟你想法、行动力完全一致的人的话,那个人一定是你影子变的。每个人的喜好、习惯、执行力都不相同,如果你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你就无法随波逐流。随波逐流在某种意义上和妥协没什么分别,因为有时候只有妥协会让你更合群。
有了之前一个人的独来独往,现在也就不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会有多么艰难了。有时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某个瞬间,也会想如果我还有另外一个人和我住一起,我的生活是不是更有趣点?肯定的,我是这么想的。能过好一个人的生活,难道还过不好两个人,三个人(但不能过多)的生活吗?不过,依然,我无法和他们的步调一致,但这并不矛盾,我和室友的不也相处挺好么!
一个人虽是有独来独往的经历,要是不干点“坏事”还要不觉得孤独,就只有做点有意义的事来解围孤独的围困了。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是靠读书、码字、锻炼、找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和朋友)闲逛、玩……一个人前三件事就已经够我忙的了,别以为我多厉害,是因为是我的读书和码字水平不够,所以得付出更多的时间。
一个亲人和我视频的时候出于关心,问我一个人在这儿是不是很无聊,会觉得没意思。我说我很忙的,拿出一本书表明我有书本为伴。“天哪!我是读书读不下去!”对方这样回答道。我想说又没说,心中虽有些想法还是憋住了,因为我也无法把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告诉她读书是有多好,可以让你帮你怎么变现,可以帮你多挣多少钱,或者可以让你从气质上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效果。
当空闲时间有活可忙,思维、心理上没有太多的精力胡思乱想的时候,孤独感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不得不和自己交流,自己的脑海中发出的声音给容易听得特别清楚。听得清自己的声音有多么重要不少人都知道,其实仅仅知道重要也就够了。
听得清自己的声音是内观自己的第一步,很多领悟、自我提高候都可以受益于内观,因为内观自我就像观察着别人,没有当局者迷的处境。内观就像站在岸上的看着水中的鱼儿,而那条鱼是自己。
生活中与孤独相处,是心境平和下来和自身交流;而越是心中不安,就越无法发现自己的存在,失去自我的感觉和是孤独感强烈程度是成正比的。
不过,不孤独、不寂寞,还是时候未到吧,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但群居中不是还有一个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