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诗人崔护所写的《题都城南庄》,堪称千古名诗。
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大浪淘沙,这首七言诗能够被传颂至今,必然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此诗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动人,所蕴含的情思意味深长。
值得赞叹的是,这首诗仅用二十八个字,便写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诗中有故事。据网络,唐人孟棨(一作孟启)《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关乎此诗的爱情传说:当年崔护考进士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少女,第二年故地重游时写下此诗,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诗中有春天。无论桃花还是春风,都是直接写出了春日的风貌: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满树桃花绽放,一派明媚的春光。春意盎然之际,不由令人心神荡漾,莫名产生种种向往。
诗中有青春。人面与桃花相辉映,桃花与春风相依偎,且不论作者当时的年龄,“人面、桃花、春风”等意象足以透露出诗中所怀念之人正值妙龄,应为青春佳丽。
诗中有恋情。此诗首句点名了时间、地点,一看作者就是在写故地重游的情景,之后的“人面不知何处去”,充满了与佳人未能重逢的惆怅。由此可见,曾经的一场美丽邂逅,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绵绵思恋。
诗中有哲理。本诗前十四字写事写景,后十四字貌似继续写实,却是由实入虚,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人生哲理。纵然去年的桃树依然在,春风依旧伴着桃花开,可曾经遇见的人却会离开,曾经的相逢随之化为了回忆。
毫无疑问,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雅俗共赏,内涵丰富,意味悠长,被奉为经典之作当之无愧。
不管世事如何沧桑,每年的春还会来,每年的花还会开,只是,去年和今日有所不同,纵然伊人还在,却也常常是心境已改,难以重复往日的情怀。
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岁月施展的魔法中,一直在变化着呢?
因此,唐代诗人刘希夷那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深得人心,更加容易引发共鸣。
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鲜花、河流还是人,严格地讲,都在时间的作用下,悄然改变,今年今日与去年今日大为不同。
变化,是世间的常理。刘希夷并没有写年年岁岁“花相同”,很符合科学道理。
尤其当代社会发展快速,变化更是显而易见。
我家在山脚下僻静处,楼前有一条狭窄的马路通往小镇的中心大道。以前,每到春天,路边总是冒出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开满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到了初夏,还有几树令人赏心悦目的槐花芬芳袭人。
如今,随着附近新建楼房的增加,路边的自然美景越来越少,那几棵野生的槐树早已经被砍掉。
之前的春天,我总是喜欢一路走一路拍,用照片记录春日的千姿万态。今年春天,我却是一路走一路叹,只能在记忆里把曾经的风景不断重温。
不断变化的除了身边的风景,还有自己的心。
有一些热情已经如烟散去,有一些希望却又不断萌生。仿佛痴心未改,却又别有情怀。变与不变,一起并存,居然毫无违和感。
不由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著名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当如此。
对于个人而言,假定人生中所有的打击如野火无情,那自己就要做“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小草——根基在,决不轻言放弃。
一旦时机到了,生命就能焕发新的生机。
即使去年的人面已不在,希望也如桃花一样继续开。
当年通过自考拿下大学文凭,屡败屡战考研的时候,我曾经在书桌旁贴了自己写的话来作自我激励:“努力在,希望在;希望在,努力在。”
后来我把这句话修改为:“生命在,希望在;希望在,努力在;努力在,希望在!”
人生是一个过程。有些东西肯定会变,例如年龄,例如心境;有些东西则不能变,例如努力,例如真诚。
默默望着窗外的南山,对比着去年今日的不同,想象着桃花春风一起笑的情景,缕缕诗意开始如满树的嫩芽一样在我的心中滋生。
原来,一个人过了不惑之年,照旧可以做做青春般飞扬的梦。即使不去面朝大海,也能享受春暖花开……
(写于201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