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刷到韩寒发的一篇博文,《我所理解的教育》。
看他幽默地回忆当年的“退学事件”,又苦口婆心地奉劝大家,要读书,而且要不以为满。
有一瞬间的恍惚。
突然想起那年,我用韩寒的退学成功论反驳父母的寒窗苦读学,然后回头继续咬着笔头,看书做题的样子。
作为曾在青少年人群叛逆时期里红极一时的热门话题的主人公,韩寒大概是大部分90后一代人学生时代的回忆吧。我们在注意力随时被各种应接不暇的信息轰炸的年代里成长,我知道他当了导演,拍起了电影,电影口碑不错,微博评论里活跃着大群段子手,女儿很可爱,于是又成了“国民岳父”。
这些我都知道,我是说,可我却没有注意到。
这是万千信息中的一角一毫,匆匆一瞥后立刻就被窜涌出的信息浪潮冲刷得无影无踪。与他有关的最初印象被不断新生的记忆压在记忆底端,少有被唤起。刚刚看到博文,我才突然发觉如今的大导演和我学生时代喜欢的那个叛逆的青年才子是同一个人。看韩寒的书的那些夏天里的阳光灿烂,冬天里真切的寒冷又变得清晰真实起来。
“学人长处难,学人不如意处却简单,你可以轻松学会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你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
有当年非纯良少年的影子。言辞犀利的韩寒在岁月里变得温和有阅历,好在没有变成油腻的中年男人。韩寒还是韩寒。
继而又想起二十几岁的最近几年,和二十几岁的前几个几年比起来感觉大不同,生活的味道多了许多,酸甜苦辣咸都有,而且浓郁。似乎有东西在沉淀,却又说不出来。经历了曾经觉得不用去考虑的,或者是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经历的事情。也会产生一些以前从不会有的想法。有些晦涩难懂的东西,会在某天突然变得明朗,有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也会在经历过某些事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深刻。
时间过得很快,生活却没有按想象中的轨迹前进。这个轨迹不是具体的,它或许是回想起过去某个阶段不够美好希望重新开始,或者有些遗憾想去弥补。然而命运是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人生没有彩排,这或许也是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