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认为学生应该懂的事,学生可能真的不懂不会。
教师节,曹老师带过的学生又送来了鲜花,恰巧曹老师不在学校,她打电话让我去门房帮我去取回鲜花。我把这个任务交代给了小崔,七分钟左右,小崔回来了,放下鲜花的时候,小崔义愤填膺地说,在取鲜花的同时还发生了一点小事故。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到门口的时候,门口有一个保安,我想到里面的保安处再问鲜花的事,可门口的保安截住了我,问我干啥,我就说‘我为啥要给你说’。。。。。。就这样,我们就吵了起来。”我听完以后就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对吗?他一脸困惑地说:“不知道。”我的内心有点诧异,这件事错在小崔,但他看样子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在给小崔分析了他的问题以后,我问自己:一个17岁左右的学生,最起码的待人接物都出现了问题,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小崔在班里不是一个“好”学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问题学生,但是,在他的身上表现出的能力也很强,比如说组织班里的同学做卫生,开展一些班级活动,他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是很不错的。通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小崔的是非观还没有建立起来,他的家庭教育的某些方面是缺失的。小崔同学的妈妈每次和我联系,都是在询问小崔的学习问题,有时我真想告诉她,她儿子的大问题不在学习上,而是在思想行为层面。小崔的爸爸从来不曾跟我联系过,我总感觉,小崔的爸爸在他的教育中是缺失的、失职的。一个男孩子,需要一个成年的男性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心智模式。在生活中最起码要让他懂得待人接物,在大是大非上没有什么偏差,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班级有一个同学预谋要打另一个同学,作为班委,说出了“你想打就打,我不管”这样的话,当两个同学扭打在一起时,他不但没有上前阻止,还在后门上把风,监视老师。虽说男孩子打架是家常便饭,可打架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事,小崔的行为透露出了他思想行为规范的不健全、有偏差。
我在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总会犯自以为是的毛病。“扫地、拖地这么简单你都不会”“铺床单要铺平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总是整理不好”“东侧花池的卫生怎么又被查下了”,在说这些话的我是多么地自大呀!如果学生在家里不常做这些事,每个家庭对干净的标准不同,那学生又怎样达到我的标准呢?教育的不就是他们不会的,要让他们学会吗?“教”和“育”的美,不就体现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