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筱懿的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中有一篇文章写的是阮玲玉。印象深刻的是张曼玉对阮玲玉的评价——妩媚。以及在这部半纪录片《阮玲玉》中,张曼玉更加刻骨的评价——阮玲玉的美是骚到骨子里的那一种。
看完《阮玲玉》,盘旋在我脑海里的是这几个问题:
1.如果我是阮玲玉,我会如何选择,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吗?
2.李筱懿在写阮玲玉时,是否过于主观了?拿阮玲玉与胡蝶进行对比,是不是逻辑上就存在bug?(这其实也是对阅读这件事情进行反思,如果能做到与作者对话,思维才真正的摆脱掉书本这一物体形态)
在地铁里、在回家的路上,以及回来后查找相关的知识进行验证。有了自己的一些结论。
1.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造就不一样的个体。
阮玲玉
时代:阮玲玉的生卒时间为:1910.4.26—1935.3.8,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时局动荡,新思潮不断涌入。即便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男女平等这一新思潮,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固有观念并非一时之间就可取代。所以,才会有阮玲玉这一悲剧事件产生。
家庭:父亲早逝,童年时期跟随着母亲在大户人家做帮佣。佣人——在未摆脱封建观念束缚的时代里,与奴隶的差别,只差那么一点点。相当于底层阶级。就连母亲也告诫她别提自己是佣人的女儿。
个体: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的家庭,成就了阮玲玉的崛起与陨落。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先后办起女子学校,女性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母亲节衣缩食供阮玲玉上学。并在16岁时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电影艺术生涯。
为何她的性格会是隐忍、自卑、忧伤?我想,现在你和我一样,会有一种真相大白之感。
童年时期在姓张的大户人家做帮佣,肯定没少受歧视和白眼,以及母亲的教导方式,觉得八佣人低人一等,没法抬起头平等生活,这造就了她的自卑。贫困的经历有时候会让人忘却尊严。在原始的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之前,很难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富足与充实。
16岁踏入电影圈为能获得演出的机会,她一定付出不少努力,经受不少磨难,所以才造就她的隐忍。
忧伤:有了前面的2种经历,再加上一段沉重的感情经历,我想,这张妩媚的美人脸,总是会有忧伤相伴的。
胡蝶
说起阮玲玉,人们总喜欢拿同一时期的电影皇后与她相比较。然而我认为,她们唯一的共同点只有一个:生活在同一时代。仅此而以。
我个人认为不可将胡蝶与阮玲玉进行对比的原因在于,所出生的家庭环境不同。之所以觉得李筱懿对阮玲玉的观点有些偏向个人化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不同原生家庭对个体造成的影响。
为了避免自己尽信书,不思考。特地找了胡蝶的百科词条进行查看,然后与阮玲玉进行对比。
阮玲玉:
生卒日期:1910.4.26—1935.3.8
家庭环境:单亲,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是佣人
学历背景:无记载,考入明星影片公司
作品:《香雪海》《神女》《小玩意》《故都春梦》
角色:偏向于底层堕落女性为主
胡蝶
生卒日期:1908-1989.4.23
家庭环境:正常家庭,出生时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
学历背景:
1.广州培道学校
2.中华电影学校
作品:《白蛇传》《孟姜女》《珍珠塔》《儿女英雄传》
角色:偏向于女性掘起、具有反抗精神
倘若胡蝶从小就生长在阮玲玉所处的那种家庭环境,并遭遇类似阮玲玉的感情经历——养初恋、与初恋分开、被初恋敲诈、被初恋诬陷、遭情人辟腿……她,能承受得住吗?她就不会自杀吗?
3个男人,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第一段感情:张达民,无赖小K是女神的暗伤
一个上海小K,一起两小无猜长大。小K已受新思潮的影响,并不介意出身地位这些东西。想娶她,但无奈家人阻拦:我们可是大户人家,怎么能娶佣人女儿为妻。
家人不同意,OK,进入了同居阶段。
对于一个佣人的女儿来说,能获得少爷的爱恋,那是莫大的荣幸。且当时年纪小,不谙世事,有情饮水饱。(可见,学校禁止早恋,也不是完全不对哒~)
但对于一个佣人的女儿来说,遇见一个家道中落,无法自食其力的小K是可怕的,他们会像毒瘤一样迅速蚕食健康的肉体。张达民就是这类的小K。无法自食其力,伸手要钱过日,最可怕的是,此人还好赌。
第二段感情:唐季珊,熟男的伤害是致命的
有一类男人,他们财力雄厚,有家庭有老婆,还情场老练,颇懂女人心思。这类男人就叫唐季珊。如果没有遭遇小K的沉重爱情,像妈一样养着小K,或者小K也能自力更生,并体贴到位。我想第2段感情的发生概率会小些。
但既然发生了,我们再来解剖一下。面对熟男的体贴照顾,并且投其所好,还送独栋小别墅,对家人温和有礼,虽说有老婆1个,情妇几枚。但如果有一段时间一直坚持频频示好,对于一个25岁芳华正艳,却要独立扛起整个家庭的女子来说,苦日子过怕了。她太需要有人和她一起分担了。就如干涸的大地,需要来一场雨的沐浴。也如在大海里,突然飘来了一根救命稻草,又如一只饥饿的鱼,发现了鱼饵。
她太苦,太需要有人分担,以至于她忽略了情场高手的长期需求,不过是图一时新鲜罢了。所以在她知道唐季珊与其他女人有染时,是那么的绝望,仿佛明白了,在大海里抓住一根稻草,实际上是然并卵的一件事儿。
第三段感情:蔡楚生,高大上的男神,并非是依靠的臂膀
在拍《新女性》时,导演与演员,角色的探讨,日久生情,情愫暗生。但谁也没有去捅破那层纸,直至在遭遇张达民的诬陷,说她盗取张家财产给情夫,并因为《新女性》的播出,导致记者的愤懑,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她时,她无助、绝望了。想到了他。期望他能带她一起离开是非地。
但男神并没有,说了句:去了香港还是要回来的……
最后,面对她所未经历的事件,以及不如意的感情,她苦闷,唯有死才有解脱,于是1935年3月8日的报纸出现了这样的头条:影星阮玲玉自杀身亡。
3.电影内外
在拍摄这部电影《阮玲玉》,采访者问张曼玉,如果你也遭遇这样的事件,你会自杀吗?
张曼玉回答:不会,不会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了决生命。那只会是顺从了看客的想法,如果我想去死,只会因为自己真的想死(大致的意思。有些干巴巴的了。)
生活终究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背负了太多的人与事,终究是走不远的……
时代不一样,所以我无法确定,如果我是生于1910年的阮玲玉,自己是否会如她那般做选择。但我很清醒的明白,如果我是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阮玲玉,我决不会选择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