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卿卿子衿
声明:本文观点系个人所有,不代表任何各方观点。
据《二十四史·新五代史·李煜传》曰: 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生于乱世,屈于强者,终于太平,这大约是众多生不逢时的末代君主的归宿,李后主如是,宋徽宗亦如是。因此,对于李后主而言,我更愿意以一个词人而非君主的身份来称呼他。因为君主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不合适的,对于行伍出身的宋太祖皇帝,终其一生也无法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句,然而恰恰历史选择了宋太祖皇帝并赋予他改写历史的重任,将引领词坛的职责交给了南唐的这位末代君主。
南唐始出于吴国,领地主要在富庶的江淮地带,因吴国徐氏禅让于李煜之祖父李昪而建国,谈起李昪,据新五代史中言,李昪为大唐李氏后人,又因建国于江南,故自称南唐。李煜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乃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从一代君主到屈国称臣再到身殒异域,他便是一代才子-李煜,开创宋词新格局的代表性人物。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十八岁的年纪,对于男儿而言并不算大,出身帝王之家的李煜遵从父命迎娶扬州女子周娥皇,史称大周后,虽虚长李煜一岁,然而这并不影响夫妻之情,从这篇《一斛珠》即可见一二。每每读到此,这分明是一位娇羞的妻子浅浅地向着丈夫撒娇,又何关乎帝王之事,此处只应有风月,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风情尽显眉梢,这种情景这种风情我也仿佛曾在耆卿的《斗百花》中读到了一二。
大周后是幸运的,她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值得的人,李煜也是幸运的,当才子遇到佳人功名尘土如浮云之词再多也不为过,况且对于李煜而言,他本不会也不需要用他羸弱的肩膀来肩负南唐的命运。他本是中主第六子,做皇帝要轮也轮不到他,他要做的只是款款写他的情词。李煜生于七夕,那一天是鹊桥相会的日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上天似乎早已为他指定了人生的基调,然而对于他而言,他早有美人在侧,江南自古出美女,更何况美女之都的扬州,大周后不仅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而且诗画双绝,能歌善舞。相传唐明皇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经散佚,周娥皇竟能搜尽典籍,重编《霓裳谱》,可见其才气之一斑。李煜又是一个懂得风情之人,婚后两人的确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
对于李煜而言,也幸得他生在帝王家,若非如此,他又怎能逍遥写词,浮酣半生呢,若然生于普通官宦之家又怎么会抛得半点功名之心,总不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四年的日子对于他们而言明显是不够的,诚谓天妒有情人,蛾皇做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才子李煜不免形单影只,此时娥皇仅十四岁的妹妹女英进宫探视。女英正值豆蔻年华,娇柔动人,一位初学严妆的女子自然撩动了深藏在李煜心中的少男情愫,据《后唐书》中对女英的描写“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李煜这种情场浪子自然为之倾心。虽然娥皇重病卧高床两人碍于礼节和身份,却也无妨阻挡两人频频约会,李煜曾亲为之填词一首。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至少来说,娥皇是幸运的,她和后主度过了神仙眷侣般的四年生活,若她知妹妹今后会遭受的诸般苦楚必定拂袖垂泪。二十四岁,李煜正式登基成为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这一年也是小周后被册封为皇后的日子。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偏安在江南,这让南唐能够在乱世了暂时存活了十多年,这也许是留给李煜和小周后最后的时间吧。这十几年,羸弱书生的命运从此和家国的命运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他本没有逐鹿天下定鼎中原之心却必须在乱世中苦苦支撑,他不希望祖宗的家业会败亡在自己的手中,他要的只是在有生之年,宋国朝廷会保留他南唐的封地仅此而已,他向宋国朝廷年年入朝,岁岁纳贡,所岁金银难以量记,只是这些又怎会阻隔宋太祖匡胤的一统之心,只不过灭其近邻后而攻之而已。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一天最终还是来了,宋灭南汉,李煜匆忙去除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只是此刻宋已再无对手,它要的只是拔除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李煜保全封地的想法很明显是不现实的,很快,宋的大军彻底地摧毁了南唐的防卫,李煜和小周后被押解回汴京,这一幕是何曾的熟悉,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徽钦二帝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在汴京的日子无疑是黑暗的,国破家亡,纵有佳人却不能相伴,这对于李煜而言是痛苦的,小周后每次的进宫都是在李煜的心头一刀一刀地狠狠地割着,然而这样的日子何时能到尽头。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该来的总是要来,李煜已经四十二岁了,该经历的都已经经历了,也是该有个了结了。这一年,他结束了自己的人生,这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年代,注定不是他的年代,他已经完全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公元978年,同样是七夕,四十二年前,李煜投身在南唐皇宫之中,这一刻,他要回到他该去的地方了,李煜享年四十二岁整,死后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的一生与同为词人的李清照的一生竟颇有些类似,前期的锦衣玉食肆意诗词,后期的国破家亡胸怀愁苦。后主经历灭国之恨后,在词的造诣上更加成熟老练,由最开始的男女情爱之事到后来的家国天下,所述之事也渐入佳境,或许词人本应该经历这些撕心裂肺,这些断肠催心才能写出震彻古今、流芳千古的传世之篇吧,历史也许并没有错,也许李煜投身帝王之家只不过为了经历这人间的悲欢离合,正是这常人难以体悟的经历才能铸就宋词的风华正茂。
静安先生如是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