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边城》,喜欢悠悠的湘西,也喜欢淳朴的人情,连着翠翠的爱情悲剧的一并喜欢着。
我也不例外,走进那片临水临山的天地,那条陪伴翠翠的狗像往常一样,衔着绳子从船头踨上了岸 ,你甚至想走近了去揉捏一下它的头, 看着它摇晃着尾巴傻乐。
沈从文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引人入境,画面鲜活。读了《从文自传》就更加肯定,这种力量源于少年时期的种种生活经验。
沈从文讲述故事的视角是融入又疏离的,他讲述他少年时代的行军经历,他逃学去游泳,斗蟋蟀,耍小聪明逃避家里惩罚,逃不过挨打时脑海里回想一天的见闻都会感觉美滋滋便一点也不痛苦。晃荡过这里那里的河街,打铁的,染布的,屠宰的,水手船只……都能让他痴看半天。
10几岁的少年,跑去看人头落地,看死人,一点也不惧怕, 沈从文在自传里描摹的都是淡淡的,没有对清乡,对辛亥革命,对那个时局里人物的评判,只是自然地记录,但读的人顺着读下来会觉触目惊心。
沈从文说他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生活就是一本大书,比起学校刻板的教育,他更喜欢生活本身,喜欢大自然里一切有趣的东西,年少的顽劣都是出自这样的心性与领悟。
某次在侯孝贤的访谈录里读到他受沈从文的影响蛮大,啊,一阵恍悟。 在他半自传的电影《童年往事》里几个少年满大街地追跑扭打,会耍流氓,一言不合就抄家伙,甚至拿刀。也会骑个自行车在路口偷看心仪的女孩子,小时候跟着糊涂的婆婆以为走短短的路就可以回到其实隔着海峡的对岸老家,结果兜了好多芭乐回来。 一切的事就那么自顾自如同流水一样发生着,没有什么力量去阻止扭转,但其实时局在裂变着,片子没有直说,但看的人能觉察到留白的部分。
擅长阅读生活这部大书的人大抵相似,顺着藤蔓,受侯孝贤影响很大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他的作品我大抵都看过,风格其实很侯孝贤,都偏爱夏天,都有不急不缓地叙述,都将生活的悲剧、无奈、不可辩驳曝露在阳光下,让你读到隐藏的东西。在我看来,是枝裕和更温暖一些,片子虽有残忍,虽有缺失,但色调是明亮的,他用镜头流露的温暖去弥补了这份缺失,这应该是一种关怀吧。
很多创造灵感都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是过往经验的升华,自然地温润,我们才得以看到优秀的书籍,优秀的电影……生活这本大书值得细细阅读、观察,然后在所有急促中寻得一丝可以停留的时空,如果能够用某种方式记录便小小的记录一下吧,这也会是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的征途设定是星辰大海,我也希望你常常怀揣这样的闲情,不管苦与乐,都全情投入,看晚霞时,不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