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1204】 2019/04/02 星期二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希凌
提起离职,很多人说「我不喜欢这份工作」。细究下去,他可能也说不出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
「我不喜欢」就像是一个挡箭牌,让你即使敷衍工作也能心安理得,同时幻想从天而降一份喜欢的工作,所有烦恼烟消云散。
哈佛幸福课里提到找对象的两种心态:成长心态VS寻找心态。前者是找到一个人,我们一起磨合成长,后者是找到一个绝对合适的人,我们间不会有任何矛盾。
拥有寻找心态的人,可能一直在寻找,在抱怨,因为不存在绝对合适的人。工作亦如此。
如果你正在被「我不喜欢这份工作」困扰,太正常了。
《奇葩说》里蔡康永说:“用喜欢不喜欢来选择工作,对 90% 的人来讲挺危险,因为恐怕你以为你喜欢的事情,你做了以后会发现,你没那么喜欢。”
想想看,如果你今年 30 岁,被「骗」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行业,你又不喜欢,那怎么办?
7-Eleven 创始人铃木敏文 30 岁时,就遭遇了这样的场景。
01
「做好」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大学毕业,铃木敏文在东京出版贩卖公司工作,先后经历了退货负责人,驻店售货员,分析师,编辑等多个岗位。
工作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把书店退回的书进行分类,收集并分析各类出版物的数量等数据,编辑新书介绍内容......
到了 30 岁左右,他时不时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于是想:抛开公司名气,我能做出点啥?一个想法蹿到他的脑海:做一档电视节目吧。
在朋友的介绍下,铃木敏文联系了一家叫伊藤洋华堂的公司拉赞助。伊藤洋华堂是一家经营百货公司的零售企业,负责人邀请他加入公司推进项目。
做想做的事,还有人给你掏钱,简直不要太美好。万万没想到的是,才入职,伊藤洋华堂就变卦了,那时处于大型商场的发展期,公司极度缺人,所以想着把人“骗”进来再说。谈好的诗和远方灰飞烟灭,只剩“被转行”的苟且。
被「骗」、家人反对、前公司挽留,这时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铃木敏文的决定是:做,做好。他说,“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认真对待,这就是工作的真谛。”
就这样,他怀揣一个电视节目梦想,误打误撞进入完全陌生的流通业。
加入伊藤洋华堂后,铃木敏文兼任了推广、宣传、财务经理等几乎所有管理职务,有空余时间,还会主动揽下本职以外的工作。而不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
02
「做好」是一种要结果的能力
在出版社工作时,铃木敏文担任《新刊新闻》编辑,杂志面向爱书的读者,以编辑新书目录为主,此前发行量只有 5000 册,公司对此已经不抱任何期待。
铃木敏文主动提议把杂志从一本目录集做成一本采访性的趣味内容。当时他的顶头上司不想改变既定做法,后来他获得隔壁部门的支持,得到向社长传达想法的机会,使想法得以实行。
公司没有配备新的人力资源,他一个人承担了策划、编辑、采访、撰稿等。原本的免费杂志开始收费,发行量飙升至 130000 册,涨了 26 倍。那一年,他29岁。
7-Eleven 最初是一个美国品牌,铃木敏文无意间在美国邂逅后,被深深吸引。他认为这种小型商业模式正是日本所需要的,决心将其引进日本,却遭到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其他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
铃木敏文用一套自洽的逻辑说服了公司,可困难才刚刚开始—— 7-Eleven 管理层拒绝了他们的约见。铃木敏文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找到关键人物介绍,得到了会谈机会。
然后双方又在授权方案上出现分歧,最终铃木敏文说服对方降低费率,一波三折后,把 7-Eleven 引进日本。
——坑还没结束呢。
铃木敏文坚持引进 7-Eleven 是看重它背后的核心运营能力,没想到,终于签了特许经营协议后拿到的只是一堆针对店铺初学者的知识,根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这意味着,他要从头探索如何打造一个连锁便利店品牌。
从密集选址战略到物流体制改革,再到推出自有品牌等等,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7-Eleven 在日本迅速发展,后来收购了美国的母品牌。
03
职场不在乎「你喜欢」,而要「你做好」
日本商业家稻盛和夫说,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某种程度看,铃木敏文并不幸运,30岁那年,他没有找到实现梦想的赞助商。他是被“骗”到零售业。当然,他可以选择拒绝,但他决定做好,“我对零售业并无太大兴趣,但当初却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这条道路,这促使我不愿半途而废的意识变得比普通人更加强烈。”
「做好」是一种做事的态度,铃木敏文的工作不以喜欢与否来衡量,做任何事都全身心投入,不畏艰难,发起挑战。即使被骗入行,他也立刻调整心态,推动工作。
「做好」更是一种要结果的能力,你能为公司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价值。职场里不缺想法,缺的是你能给出一个好结果。
没有人会为你的「喜欢」买单,而你要为「做好工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