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是你变老了,而是时间都被外来信息剪碎了。
这个时代是碎片化的,为什么碎片化了?
因为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大量信息涌入大脑造成的。
比如,你上班的路上,觉得无聊,于是打开手机,开始刷网页,突然看到卓伟爆料某明星夜宿某某家,彻夜未归......这么爆炸的新闻立马会激起你的好奇心,点进新闻,看了下去。看完之后,后面还有一个视频继续爆料,你于是忍不住再点进去.....
正看的起劲,到站了,你收起手机,到了办公室,坐下来开始收邮件,看看昨天可恨的邮件提醒短信中的内容....处理完一封封邮件后,才发现口渴了,打杯水去,路上碰到了隔壁部门的小李,于是聊了起来...
聊了半小时后,你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有个紧急会议要开,你马上回去准备材料去开会。终于开完会了,回到工位上可以喘口气了,想起来早上的娱乐视频还没看,接着看会儿视频。
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想起来明天有个客户要去见,得整理客户的问题和资料,于是忙着整理客户的资料。整理完资料后,也到了下班的时间,收拾东西,明天再干活。
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便捷到达带来的不仅是处理事情效率的提高、协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事情可以突然地来到你的面前,刺激着你的大脑,夺取着你的注意力。
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你已经被你本能的大脑好奇地点进新闻页面,点进邮件,接起电话处理事情。
于是时间就被突如起来的电话、突如起来的挑逗性新闻、突如起来的八卦同事碎片化了,碎了一地。你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简直要比登天还难。
2、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管理成了刚需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很多,大都是畅销书,《番茄工作法》《搞定》《奇特的一生》《小强升职记》《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精力管理》《单核工作法图解》《你一年的8760小时》
这些书围绕的核心就是时间管理究竟是管理什么?
思维层级上,说的是,时间是不可管理的,而应该和时间做朋友,管理自己的心智模式,利用好时间。
方法层级上,说的是,怎么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提高效率,通过人面对时间的压力,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交替来恢复精力,区分任务、项目、行动,然后进入进行不同的处理,或紧急处理、或拖延、或委托。
思维层面上的比较难修炼,更多不是懂得,而是实践,并且来回地在实践和认知上进行调整,对人的要求比较高。方法论层面上的,比较实用,针对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方式会马上看到效果,但这些方法都是暂时的,必须在思维上有更高的要求后,才会发挥更大的用处。
另外,如果你真的很闲,就不要用时间管理了,因为你有的时间,你需要做的是,用这些时间去找到你热爱的事情,然后去行动。
3、碎片化的时间究竟用来做什么好
在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法里,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
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干什么?
观点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做碎片化的事情。
比如,
你有个快递放在了门卫处,正好有5分钟空闲,那么去取个快递。
你要联系某部门的小王问一下周五有没有空余的会议室,正好有5分钟的时间,电话联系一下。
说以上两种情况的,实际中会有,但发生的概率很少,更多的情况是,快递员打电话要你拿快递,你赶紧接起电话,然后匆忙出去拿。领导让你定会议室,你立马赶紧联系解决。
所以,规划碎片化时间用来做什么,不是看书上写的这些发生概率很小的,甚至在你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
而是要规划这些碎片化时间用来做那些频率高的、有积累的小行动。
这就需要你能识别哪些行动频率高、有积累?
比如,看5分钟书,背5分钟单词,做5分钟KEEP,坐享5分钟,写5分钟A4笔记。
正如《单核工作法图解》《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里提到的抉择点,用短的、碎片化的时间来做出更有用,更有价值的决定,而不是随便地投入到碎片的事情或无价值的事情上,那样的话,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干扰。
其中在判断什么有价值上,哪些任务或项目可以拆分成行动,需要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普世的价值观、项目分解能力、规划能力和执行力。
但毫无疑问,碎片化的时间,导向到更有价值的事情、更大项目的事情上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碎片化的时间用来频繁地处理小的事情、碎片化的事情、没有价值积累的事情。
正如《浪潮之巅》作者,投资人吴军老师所提到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写作和读书。吴军老师还提到,在高中时,他复习政治课习题就是利用每天从家到学校路上的时间,边骑车边偶尔看上几眼,背政治题,最后考了90多分,考上了清华大学。
4、总结
从思维上要改变:
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用来做大事情、高难度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只能做小事情。
从行动上改变:
碎片化的时间,投入到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阅读、运动、思考、写作。
可以从时间上规划、场景上规划。比如,5分钟用来做什么?上班路上要做什么?
还有一点就是要尽量保证自己的时间不要被碎片化,去除干扰,主动规划和行动。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赠人喜欢,手有余香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