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家长对富养孩子的理解有点片面,有些偏差。
他们所理解的富养,是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为此,很多家长都是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可以说有求必应。美其名曰,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吃过的苦,而且孩子只有见识过、拥有过这些东西,长大了才不会轻易被外界物质所诱惑。
这个理解没毛病,哪个家长辛苦工作不是为了让孩子生活的好一点?那些有见识的孩子比没见识的孩子理论上抗诱惑能力是要强很多的。
可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养出来的到底会是幸福感充足,不会轻易被外界物质所诱惑的孩子,还是有公主病、王子病的娇气孩子?
想弄明白这件事,我觉得先要找到问题的源头:现今社会,为什么富养孩子这个想法如此普遍?富养孩子的又是哪些人群?他们为什么会对富养产生误解?
以我的观察,想要富养孩子的,大部分是八零九零后,当然,不排除也有七零后,但我觉得应该比较少。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社会的浮躁、人心的浮躁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并且开始严重的。像我妈说的,他们小时候每家每户都穷,所以大家不会对比,自然心里也不会难受。而不像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看见别人家过的好,谁不想牟足了劲挣钱,让自己孩子能过的好。
至于这个群体有多少人,占多大比例,我不知道,排除那些家境很好,富养孩子是必然的那一部分人,另一部分家长,他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生贫穷,或者现在的生活不富裕。
只有自己经历过被穷养,才能深刻的体会到穷养带来的痛。有多少人小时候吃不饱饭、穿不起新衣服、买不起零食、读不起书?也有多少人长大后,为柴米油盐操碎了心,为五斗米折弯了腰?
这些痛彻心扉的经历,是刻在身上的烙印,一辈子提醒你那些年的心酸。
所以,这些家长们是万万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再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他们竭尽全力的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希望孩子有幸福感。
好像他们所理解的富养,所理解的幸福,就是物质上的满足,金钱上的富裕。
可是,我们人类,真的是只要有钱就会幸福吗?如若只要有钱就会幸福,那岂不是代表所有的有钱人都是幸福的?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幸福的涵义很广,但归纳起来就是物质上幸福和精神上幸福。这个定义,注定了那些只想要物质富养孩子的家长是错误的、片面的。
因为他们只意识到了贫穷带给他们生活上的挫折压力,没有意识到给精神上带来的消极影响。
我相信很多曾经被穷养的家长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性格多少有些内向、自卑、敏感、没安全感。他们不善交际,不自信,自尊心极强,意志又不坚定,容易向挫折、现实屈服。
了解到被穷养的坏处后,自然,富养就有了标准、根据:富养孩子,不仅要给他们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还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前提是,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孝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所以,没有意识到富养孩子真正含义的那一部分家长,注定难以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你可以想象,在富养的条件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某一天他走上社会,有谁会对他有求必应?当他得不到的时候,心里的失落感、挫折感会有多强,这种打击对他们可能是致命的。
还有一些以富养之名被溺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什么都不会做,毫无责任感的社会“巨婴”
更有甚者,只被物质富养,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可能还会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情。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有很多家长已经能深刻的理解幸福的涵义,他们也意识到了精神富养对孩子有多重要,而且这部分人会越来越多。
我相信,被真正富养出来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干净明亮的,即使未来会有挫折痛苦,他们也不至于对生活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