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死于“非典”盛行的2003年,她只活了54岁。我写下这两句话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伤痛。记得她刚去世那年我们全家人都悲痛欲绝,恨不得随她而去,之后的几年,我们不敢住娘家,不敢看她的相片,甚至不敢看她用过的锅碗瓢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兄妹几个都渐渐步入中年的时候,当我们见惯了众多的生死之后我们突然对母亲的去世很释然了。全家人不再悲痛,更多的时候是回忆母亲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一)美女母亲
如果九泉之下母亲看到我称呼她为美女,我想她肯定会高兴得笑起来。母亲年轻的时候确实称得上美女。身材高挑,瓜子脸,单眼皮,白皮肤,眼睛虽小但是却能迷倒一片男生。
母亲爱打扮,看见漂亮的衣服她总想买来穿。母亲去世以后,我们打开她的衣柜,把她穿过的衣服都拿出来给整理了一遍。我们都发现母亲虽然爱穿衣服,但是真正的好衣服她并穿几次,反倒那些普通的衣服穿了一次又一次。大姐说:“她每天那么辛苦,哪有时间穿新衣服?”说完,大家都又潸然泪下。随后,我们都把母亲的新衣服打包起来放进棺材里面,相必她以后有时间打扮了吧?相必她打扮起来一定更漂亮了吧?
(二)才女母亲
呵呵,如果母亲能听到我称呼她“才女”,她一定会脸红的。因为她只上过四年级。连小学都没毕业。但是我我们始终认为母亲是个才女。小时候家里那么穷,母亲却不忘给我们买书。我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我就读了《杨家将》、《岳飞传》,我当时读不懂,母亲就趁着睡觉的时候给我们讲里面的故事,现在想来母亲真是好口才。她记得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黑暗中,我仿佛看见她的表情在不断变换。
上小学,最愁的是造句。我们院里几个孩子,一造句就都来问母亲,母亲总是一个一个耐心地都给说一句,从不重复。邻家小孩都羡慕我有一个“才女”妈妈,每次造完句子都回去教育他们的妈妈不会造句,这大大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
最难忘的是唱戏。每年三月初十,村里就会有一场大戏,一场就是五六天。母亲逢场必看,我对戏子唱的一句听不懂。母亲回来就一句一句给我们讲解。什么《下河东》,什么《芦花》都是那时候母亲讲给我们的。一年又一年,母亲的讲解让我们都喜欢上了戏曲,喜欢上了我们山西的晋剧。
母亲去世的时候还没有流行手机,没有流行电脑,没有微信。前几年母亲过九周年的时候我们给她烧了手机,烧了电视,烧了电脑,相必母亲在地下也不会歇着,还是会继续学习吧!
(三) 霸气母亲
记忆中,母亲特别“霸气”,我小时候见她和二伯打过架,她拿着铁盆朝二伯砸过,我见他和村长打过架,她拿着扫帚往对方身上狂扫。当时我不知道原因。长大后,当我问起这事,母亲才说是替父亲出气。和母亲比起来,父亲很懦弱,老被别人欺负。母亲是父亲的“保护伞”,谁要是好端端地欺负父亲,母亲绝不让。
母亲爱管闲事,谁家两口子吵了架,她肯定会去当中间人说和教育。她不会和稀泥,谁有错就把谁骂得狗血喷头,谁受了欺负就会替谁把公道讨回来。所以,村里的好多家务事母亲都插过手。母亲去世头一天,她穿着雨靴把附近的人家都跑了一遍,村里都说:难道她预感到自己要走吗?谁能想到她才五十四岁就早早离世吗?
(四)孝顺的媳妇
母亲对婆婆的孝顺是得到大姑子小姑子的认可和宣传的。按理说,小姑子大姑子对娘家的媳妇是怀有敌意的。但是母亲却得到了姑姑们的极力肯定。这个他们不说我看在眼里。
我爷爷脾气不好,拿碗砸过母亲,我奶奶比较偏心,有了好吃的不给孙子吃只给外甥吃,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母亲对他们的孝顺。印象最深的是爷爷去世后,母亲就让奶奶和她睡一张炕。我家五孔窑洞,奶奶有自己的房间,而且人老了以后不爱讲卫生了,奶奶常常不洗脚不洗脸,但是母亲不嫌脏,仍然和奶奶住一个炕头。有时候奶奶吃凉了拉裤子了,母亲就给换上干净衣服然后把脏衣服洗掉。现在想起来我终于知道母亲为什么那么爱美却没时间穿新衣服了。村里人都是父亲娶了一个好媳妇。
母亲现在在地下一定也很孝顺爷爷奶奶吧!
(五)睿智的母亲
母亲在教育子女上显得非常睿智。她从未打过我们。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当我们对读书失去兴趣的时候,她常告诉我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这个绝对不是夸海口。在我们这个七八百人口的小村庄里,姊妹四个都考上学校并有了体面的工作在当时绝对是轰动。我觉得放到现在母亲绝对是个励志人物,应该接受记者的采访,应该接受媒体的报道。可惜,她英年早市,给子女留下太多的遗憾。
母亲只活了五十四岁,她睡了一觉就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曾经痛哭于她突然丢下我们就走了,痛恨于自己没有来得及孝顺就让她走了。但是现在想想,母亲一生干净利落,她的突然离去或许就是她的性格吧!
不拖泥带水。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
我真是有一个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