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用耳朵听别人讲话,诉说者是人;另一种是广义的读书、看报等,诉说者是物。不管这两种的哪一种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倾听。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随时随地都会成为一名倾听者。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倾听者呢?
1、对于家人
不管是作为出门在外的学生还是上班族,节日放假回家总免不了听家里人讲些奇闻趣事,尤其是老人。但是,我们好像永远是人在心不在。说到这里,自己也不免有几分惭愧。
作为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的我,每次放假回去,外婆总是会把我带到沙发上坐下,关心的问了一大堆的话,在我一一答完后好像自己的任务完成似的,掏出手机玩游戏。其实,外婆真正的诉说才刚刚开始。
外婆会对我说任何喜怒哀乐的事情,比如外公最近好像知道心疼她了,又帮她做了什么;邻居家的谁谁又怎么样了......
我明知道外婆好不容易盼我回来能有个人讲讲话,而我却在玩手机,半天才回她一个字。有时候我的心里过意不去,看到外婆不说话了,却还自以为好心的让她继续,说自己在听呢。当外婆又开始说时,我却还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想想真是愧疚。
想必不少人都和我一样,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家人的面前,总希望家长们可以听我们说任何东西,给出他们中肯的建议,甚至是用行动来帮助我们,而我们却连扮演几分钟的倾听者也做不到。
2、对朋友
朋友算是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了,通常是无话不说。但有的时候,对于朋友却也像家人那样,我们在“佯听”。
毕淑敏说过:年轻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他明白所有倾听要素,也懂得做出倾听的姿势,其实呢,他在想着自己待会要说的话。他关注的不是述说者,而是自己。“佯听”是很容易露馅的,只要他一开口说话,神游天外的破绽就败露了。
事实证明她说的没错。
每一次我和朋友走在一起,基本上都是我在说个不停。不是朋友没话说,而是所有的话题都被我抢过来了。即使朋友好不容易才抢个空说了几句发愁的事情,而我却在不断地总结自己想说的话。等到朋友说完后看了我一眼,希望听到我的见解,我却已经不记得朋友说什么了,还需要他们再说一遍。
现在突然意识到,每次朋友都是在认真地听我说,而我却打心里就没尊重过他们。一个谈话时不在状态的人,是何等的可恶。
3、对于职场
现在市场上有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书层出不穷。这些书教我们如何在职场中展示自己的优点,如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眼界,以及如何快速的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
其实,在职场中不管你是想获得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畅通的交流,还是想取得优秀的业绩,听永远比说重要。
通过倾听,你可以知道别人在工作时的想法,别人在领导时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源泉。
字典上对于“倾听”二字是这样解释的:“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是一门艺术。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由此看来,倾听并没有那么简单,而现在的我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不管是与家人还是朋友,都极大地将自己投入到对话中。
除此之外就是物的倾听。
我们在读书时,全身心的与文字交流,这能让我们了解到滚滚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伟绩,各代作家的优秀思想,大到天文地理,小到人情世故,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倾听者后所带来的丰厚奖励。设想一个在看书时也东想西想的人,想必读完书后也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还白白浪费了时间。
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提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继续前进。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想想,当有一名真正的倾听者在听我们诉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但当我们想让别人认真倾听时,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倾听者。
人间处处皆学问。不管我们倾听的对象是人还是物,都需要向字典中所说的那样,除了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整个过程。我们这样做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还是对别人一种尊重的表达。
人刚出生时是先学会听,然后才学会了说。可是当我们长着长着,就不断地表达着自己的欲望,却忘记了如何听别人说。
倾听是一种大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必不可少。不妨让我们养成倾听的习惯,集百家大成于一身,成为一个既能被别人倾听,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