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早晨在火车上看了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遍没看懂作者要说的什么;第二遍觉得看懂了,"狂人"就是一个"妄想狂类型的精神病"呀!但是鲁迅写这个干什么?;我在看第三遍之前预习了网上大篇幅的背景分析与评论,开始明白了一些东西。
第一,鲁迅这样描写一个精神病的心理的确很形象,但与当代作家的作品相比,哪怕是起点上的通俗小说作家相比,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考虑到这是一篇开启中国白话文小说先河的作品,的确不适合做上面的比较。
第二,狂人日记是一个"很难"看懂的作品。就像没有秘籍和金手指就难以通关的电子游戏,不配合详细的《狂人日记阅读指南》,一般读者很难联想到作者的意图要抨击当时的社会和抒发自身郁闷的心情。当然,如果把这篇文章放回到1918年的中国社会环境中,可能很容易就会引发当年读者的联想与共鸣。但对于如今的读者,除非是对早期民国历史社会有深刻了解的人,很容易会放过这篇作品。毕竟按照当今来说,这部短片小说的表现方式太隐晦了。我想,如果同样的主题来交给当代作家去完成,一定会更出色。当然,这仅仅是不可能的玩笑话。
对比鲁迅晚一些的作品,比如说《阿q正传》,我们能够看到鲁迅写作手法和技巧的提高。大概没有人会说看不懂《阿q正传》的?读过之后,所有人都会对阿q所处的社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阿q的生活态度有鲜明的印象。从阿q的身上看到那个时代的老百姓从没有体尝过什么是“尊严”、“自由”,以为靠欺辱和同化更弱者就是“胜利”。以麻木和嘲笑崇高作为“阿Q精神“。"阿q"鲜活的形象,远非"狂人"可以比拟的。所以说,我们可以肯定《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究其文学水平,难说出众。
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