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当代价值和基本内容
简单而言,素养就是指人通过实践训练而形成的诸种内在品质之和。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传统文化素养则是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形成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和传承传统道德的能力、品质和个体特征之和。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一个复合词。它包括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传承传统道德的能力以及运用传统文化的方式。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高低,往往通过他们的精神风貌、外在气质和文化品位等表现出来。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当代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浓缩了数代人的智慧,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学识,陶冶情操,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培育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始终是关系其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传统文化发展即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完全脱离传统,另起炉灶,而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开端。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增进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提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能力。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实际状况,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吸引。
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既是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和文化素养培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过程中,大学生通过领悟传统文化思想哲理、习练传统的技艺、游览名胜古迹,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这些将为大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奠定基础,为大学生追求自身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1]。
3.有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必然要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融合,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增强当前高校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伦理文化。它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召力。比如,以德为先、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以礼待人、谦和友善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人生境界;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活观念,“既是主体行为的导向系统,又是人才成长的动力系统”[2]。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从而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
1.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文化底蕴: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成果,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它是
由儒释道等三种文化合一而成的思想体系,外加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构成,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
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包括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等。不仅包括文明古迹、宗教信仰和纲常伦理等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还包括服饰、饮食、建筑、节日等行为文化。
从特征上看,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它是中国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跨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可谓源远流长。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总体上看来,它的发展是绵延不绝,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从传统文化性质上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的复兴、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需要不断加以吸取、传承和创新的部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难免存在封建糟粕,比如“君君臣臣”、“三纲五常”等[3]。这些封建落后思想直到如今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正确区分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内在核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基本功能就是对人的教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质传统道德资源。
(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强调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绝不能退缩,而去克服和战胜它。刚健有为则是强调要有所担当。这种独自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及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生态度。
(2)修身克己、言行合一的个人修养。修身是指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摒弃外界不良因素干扰,使心始终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克己强调增强对自我约束,让自己言行合乎道德规范[4]。言行合一是指一个人的所想、所言要与他的行动保持一致,可以进一步引申为表里如一。它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良好的个人修养。
(3)重诚守信、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重诚守信强调一个人要忠诚于自己的本性,对他人要守信用、讲信义。见利思义价值观要求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时,要考虑是否违背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可见利忘义。它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
(4)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交际伦理。仁爱孝悌是处理家庭成员关系,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指人与人相处要宽仁慈爱,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谦和好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它强调待人谦逊和气,有礼貌、懂礼节。它对当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优秀传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既能发自内心的认同本民族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表现出对其当代价值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自信”[5]。
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大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认知基础上,内心产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钦佩,进而形成对民族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既积极吸纳其长处,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又主动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第三,以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活动中,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