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一经播出立即引起热议。每季节目邀请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明星夫妻,踏上为期18天的旅程。
节目中,放大婚姻问题,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因为这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日常。
现在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正越发变得紧张,乃至破裂。
就像节目中几对嘉宾一样,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可惜呈现给观众的只有嘉宾们激烈的情感冲突和日常生活琐事,让人们看到了自己或周围人的影子:
在外面低声下气,在家人面前却喜欢大发脾气;而有的人在外面咄咄逼人,回到家中反而会变得柔声细语。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
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亦是如此,想要日子过得顺遂如意,同样需要找到正确的门路。
有些家庭总是同室操戈,闹得鸡犬不宁,往往是因为打破了规矩,过反了日子。
错误顺序一:
对外人和气,对家人发脾气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将最温柔的一面展现给了外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正是因为家人的偏爱,自己才会在他们面前乱发脾气,并仗着这层关系而肆意妄为。
明知自己如此行事,会让他们痛彻心扉,依旧会在不满足时横加指责,在不顺心时恶语相向。
而面对外人时,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脸面,却总是会摆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虚伪又可笑。
《爱情保卫战》栏目的特约嘉宾瞿玮,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和儿子的故事:
某天,他在家里辅导儿子写作业,因为孩子写得太慢,他便忍不住对其大呼小叫。
这时,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他接起电话一听是自己客户,便和颜悦色地和对方聊了起来。
后来,儿子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原来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对别人和和气气,一个对我暴跳如雷。”
儿子天真的话语,让瞿玮犹如醍醐灌顶,自己在无意间,竟然对家人如此苛责,却对外人礼遇有加。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时候,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尺度内,你的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但是,再亲密的情感,也容不得反复糟践。
失望是慢慢累积的,说不定某一次的情绪垃圾宣泄,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妨把脾气收一收,对家人好一点。将不愉快全留在家门外,家就是理想的乌托邦。
卢永峰在创业初期,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要负责选品、开会、制定营销方案,还要参加各种应酬。
即便工作压力再大,他从不在家中摆脸色。压力大到实在难以疏解时,他会在车里静坐几分钟,等抚平了情绪,再笑容满面地回家。
卢永峰说:“家是爱和温暖的安乐窝,脚底的灰尘应该留在家门外,心里的灰尘也是。”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家人是最亲近的人,怎么对他们发脾气,都不用担心后果,因此,伤了家人的心而不自知。
记住,家是讲爱的地方,而不是情绪的垃圾桶。
别再把日子过反了,别再对外人百般客气,而对家人不依不饶。
错误顺序二:
工作放在第一,孩子放在第二
应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是凡事以孩子为先?
这个问题,过去困扰了很多人。
网上的调查指出,大多人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读过这样一段话: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是的,教育孩子是特别重要的事,其重要性在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如果父母过于放任,等孩子长大了,管教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了。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父母亲越早管教越好。
让孩子学会自律与自觉,尽早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
身为父母,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做到自律和自觉,你不约束孩子,只会让他越来越放纵自己,最后付出惨痛的代价。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更不能缺席,不能为了工作而将教育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
作家苏心认识一对夫妻,他们经营着一家连锁大企业,生意红火,客似云来,因为忙于事业,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便有心无力;
渐渐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因为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管教,孩子沉迷上了打网络游戏,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整天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为伍。
夫妻俩这才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接下来用尽了办法想让孩子回归正途,但多番努力也只是白费力气;
过了几年,孩子因为打架斗殴被判刑,夫妻俩抱头痛哭,悔不当初。
很多人都是等到孩子的教育失败了,才幡然醒悟。
其实父母亲的教育,只有短短的有效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去教育,已经来不及了。
《人民日报》曾经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北大博士奕戈读初中时,和很多贪玩的孩子一样,每天只想着快点放学,可以有时间打游戏,很快他的学习成绩跌到低谷,甚至到了厌学的程度。
好在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也没有放任他,而是用陪伴成长的方式,开启了一系列“硬核操作”:
首先,全家断网断电,然后全程监督和陪伴奕戈学习,最后甚至拿自己开始操练,全程陪读,给孩子做好榜样。
在父亲教育的宽严并济下,奕戈终于重新爱上学习,步入正轨,从“网瘾少年”逆袭为“北大学霸”。
试想,如果当年父亲放任了他,他会是怎样的局面,又面对着怎样的人生?
对每一位父母来说,再没有什么事,比教育好孩子更重要的了。
没有非见不可的客户,也没有非去不可的应酬,只有忽然长大的孩子。
钱可以慢慢赚,工作上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可是,孩子教育的机会只有一次。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顺序反了,那么家庭就会“鸡飞狗跳、地动山摇”。
错误顺序三:
小事计较,大事糊涂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要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小事糊涂,让我们有容人的胸襟,大事精明,让我们有处事的智慧。
该糊涂时糊涂,该计较时计较,才不会被小事所扰,更有精力去面对处理人生大事。
而现实中很多家庭却不明白这点,往往会本末倒置。
网友世宇曾分享过个人经历:“我对父母是怨恨的。”她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她印象中的父母,总是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是买菜贵了几毛,或是打牌输了几十,或是家务分配不公。
当然,这些是父母间的相处模式,她无权干涉。
最让她耿耿于怀的,是父母在她教育上表现出的独断专行和无知。
初中毕业,她以超高优势考上了市里名校,父母却因为费用问题,劝导她在县城就读。
高考分数遥遥领先,父母却直言女孩子不需要太高的学识,就此阻断了她的求学路。
没几年,她便应父母要求,嫁人成家,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心理学家刘禾粟在采访了100个家庭后发现:一个家庭处理事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幸福程度。
不幸的家庭往往本末倒置,小事上纠缠不休,大事上稀里糊涂,一拍脑门就决定了,导致家庭丧失了很多机会。
这样的家庭会陷入恶性循环,越穷越爱计较,越计较越有隔阂,有了隔阂家庭自然就不会和睦。
而幸福的家庭,从不在小事上内耗,彼此睁只眼闭只眼。可在大事上,他们丝毫不马虎,会征求多种意见,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人生路看似漫长,其实最关键的没几步。
在某些关键选择上,如果能做到大事上不糊涂,小事上不计较,是非分明又相互包容,未来也会更光明。
这也如郑板桥所言:“聪明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糊涂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小聪明是真糊涂,而小糊涂才是真智慧。”
想要家庭幸福,千万别把日子过反了。
本末倒置的人生,必然会南辕北辙,越过越吃力。
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杂乱无章的生活,要勇于调整。
走出无序的怪圈,日子自然会顺畅,好运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分清主次:
先善待家人,后善待外人;
家庭教育比一时得失重要;
小事别内耗,大事别马虎。
如此经营,家庭自然越来越好。
重建内心的秩序
万事万物都有秩序,包括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混乱无序的,那我们的外在行为也是混乱无序的。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禅修者这样的感悟:我们内心基本都是散落和无序的,所以我们总是很忙。脑袋里闪现着,过去、现在、将来做过的事儿,要做的事儿,想做的事儿。但就是抓不住最主要的事儿,总是混乱、低效,把自己搞得很辛苦,沉不下心,也不能专注面对当下的事儿。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没有方向,建立秩序可以明确思维方向。禅修在于感知当下,专注做当下的事情,当你这样做时,写字是在禅修、泡茶是在禅修、走路是在禅修,生活既禅修。如果我们能安于当下,专注于当下时,内心秩序的建立就在慢慢开始,外在世界也就恢复了秩序。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把心安住在当下,重新建立起内心的秩序。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身体的感觉,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背后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绘画、茶花香道、舞蹈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感受真实体验,并接受觉察到的感觉,而不是评判或排斥它们,不再被自己的思想“拉扯”,以开放、持续觉察的心拥抱现在的自己,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正正好的程度,让心安住在当下,获得更多的内心平和和宁静。
如此,既往不咎,未来不追,不迎不拒不相随。心不停留在过去的情绪中,不执着于某个念头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来的也不等它,当下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当我们建立起内心秩序时,我们也给生活形成一道能够抵挡外界纷扰的壁垒,过井然有序的生活。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