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Sir在大学时代,是个玩狙高手。
菜鸟一露脸,分分钟爆你头。
而,前不久,就有一部电影,让Sir找回那种久违的激爽感。
Sir之前介绍过。
《硬核亨利》
Hardcore Henry
这是一部口碑两极的电影。
不喜欢的打零分。
他们说,看到吐(是真吐那种)。
喜欢的,恨不得送上100颗星。
如果你能忍受瞎比剧情和镜头眩晕,这TM绝对是一部一百星的片!——@無常
Sir属于后一拨。
在Sir看来,《硬核亨利》硬就硬在——
完全抛弃好莱坞大片陈腐套路,回归快感,奉献出一场纯粹到底的视觉盛筵。
在暴烈方面,它做到了极致。
全片几乎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完成。
所谓“第一人称视角”,即“以叙述人本人亲眼所见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或描述”。
玩过,看过枪战游戏的,放一张动图就明白了。
一般电影,是你在看别人做什么。
而《硬核亨利》,是你自己在做什么。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我”从水槽里醒来,发现自己没有了手和脚。
这时,一个美女科学家出现。
给“我”装上机械肢体。
通过她得知:“我”失忆了,还不能说话。
失忆醒来、生化改装、不能说话。
在许多电子游戏,这都是标配戏码。
《合金装备V:幻痛》开场,男主角失去了手脚,不能说话,昏迷了好几年
《半条命2》里,主角戈登·弗里曼也是被人唤醒,被神秘组织引导,打击外星对手
通过限制你的行动能力,从简单到复杂,让你逐步熟悉操作系统。
慢慢找回自己。
《硬核亨利》的“成长”轨迹同样如此。
仅以主角使用的武器为例。
一开始,只能用拳头。
接着,玩玩小手雷、轻机枪。
后来,散弹枪、手雷登场。
最后,榴弹枪横扫一片。
关键场合,怎么能少了Sir最爱的狙?
甚至单挑坦克,大战直升机。
种种不重样的枪械,从最深处勾出你我内心蠢蠢欲动的破坏欲。
《硬核亨利》太痛快了。
与军火装备一路升级的,还有中枪套路。
尺度上,它完全对得起“午夜疯狂”单元首映的礼遇。
如《好莱坞报道者》评价:
观众在这部片子里看到山姆·雷米、彼得·杰克逊、昆汀早期的影子
前辈最多只做到花样爆头。
后生可畏的是——
《硬核亨利》不仅爆头,还把鲜血溅你一脸。
溅你一脸还不够,有时血糊在脸上,“我”还得用手去抹。
“我”一路杀,一路摔。
从天桥掉下去。
从高楼滑下去。
扒飞机,半空自由落体。
不可否认,电影故事简单到令人发指。
但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强度和速度被催谷到顶点,你根本没来得及走神,就被形若旋涡的危险,拖进下一场战斗。
这样高浓度,不喘息的视听轰炸,前所未见。
以Sir爽翻的一场动作戏为例。
主角和助手杰米,一路虐杀反派喽啰。
用重机枪,把第一辆大巴打成马蜂窝。
轰掉第二辆大巴车门,骑着摩托,从车里穿杀而过。
接着跳到第三辆大巴车顶,扔颗雷,再弹回妹子摩托车。
最后从妹子裤裆再摸出一把枪,biang!biang!biang!
又解决掉一辆。
整个过程1分06秒。
车技,枪技,杂技,瞠目结舌,完美结合。
极端风格化的暴力,超越了故事,成为电影的核心。
导演伊利亚·奈舒勒一定是“死宅”。
迷电影。
迷游戏。
注意和“我”搭档的配角,是个科学家,拥有无数个克隆分身。
我培育了用半机体肉身做的人
我的替身(avatar)们......
看过《阿凡达》的秒懂。
不光《阿凡达》。
影片从形式到剧情,都借鉴了许多经典影视,游戏作品。
一处细节不得不提。
“我”闯入一户陌生人家里,看到这墙海报。
这一墙海报的作品,几乎就是《硬核亨利》的灵感源泉。
首先,最显眼的,1947年的《湖上艳尸》。
整部影片,就是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完成。
同类电影鼻祖。
其次,《半条命》。
这款游戏,堪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里程碑。
还有《收获日2》。
玩家可以扮演各路坏蛋,杀人营生。
还有这部,《巴比龙》。
一个孤岛监狱上的囚犯越狱的故事。
本片主线,也与越狱相关。
说白了,在各路奇技淫巧的加持下,导演其实暗藏着一颗改写娱乐方式的野心。
将看电影,从被动变成主动。
《硬核亨利》的尝试,绝对称得上勇敢与成功。
豆瓣7.5。
IMDb6.9。
而这种成功,在某方面,也预言视听娱乐的发展趋势。
那就是——
沉浸式体验
“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虚拟,真实,分不清。
观众,即主角。
第一人称叙事只是起步。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才是这种体验实现的另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