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三十八(1209)
数学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能够进一步揭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现象与本质,可以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可以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
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一:练习设计有趣味
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达到巩固知识、拓宽思维的目的,还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善于利用充满情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和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数学的神奇与有趣,是吴老师设置练习的显著特点。吴老师常用的手段有:生活实际同数学问题结合,拟人的童话故事同数学问题结合等。
先看案例及解析——谁走的路线长?
学完“圆的周长”一课后,吴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李伟和王明从同一地点出发,李伟沿外面一圈回到原地,王明则沿里圈通过“8”字形的两个小圈回到原地。请问李伟和王明谁走的路线长?这道题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有的学生认为沿外圈走近些,因为里圈要多绕几个弯;有的同学认为沿里圈走近些,因为外圈要绕一大圈。吴老师不动声色地提示:“难道除了用眼睛去观察,就没有更科学的比较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走向了理性的思考。有的同学把小圆、中圆、大圆的直径设成具体的数:设小圆的直径为2,中圆的直径为8,大圆的直径为10,通过计算发现小圆和中圆的周长等于大圆的周长。有的同学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很轻松地完成了此题的证明:设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a、b和(a+b),根据圆周长公式得出里圈的长度等于aπ+bπ,外圆的长度等于(a+b)π,又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aπ+bπ=(a+b)π,结论是李伟和王明走的路程同样长。从面对问题时的无从下手,到尝试用假设数据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后到用抽象的公式推理找到问题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思维跌宕起伏,数学问题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吴老师的练习设计充满了童趣,内容沟通了具体计算和抽象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富有情趣的练习消除了数学同学生之间的隔阂。而且吴老师从不把练习的目标放在答案上,而是有等待、有提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呈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表面走向深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的能力就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只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练习的目标只是为了训练某一技能、技巧,或只关注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盲目追随孩子的学习兴趣,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练习一定要兼顾数学的本质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把“好吃和“有营养”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