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见到了心心念的梅姐和她的帅儿子小冉,当年屁颠屁颠跟在我身后要糖吃的娃窜到了1米8,如今站在他身边只能仰望。
听说我在码字写文,小冉两眼发亮,“娜姨,我写过网络小说,一篇还被某网收录,拿到几百稿费。”“儿子,你怎么深藏不露的,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都不知道?”一边的梅姐很是讶异。
显然,梅姐都被蒙在鼓里。“对啊,小冉,你太牛了,写网络小说的多如牛毛,你发表的还是大平台,姨太佩服你了!” 我大赞,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能不能别夸了,早知道我不说了,咱们能不能点菜?”小冉脸都红了,还有一丝不高兴。我和梅姐都是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可怎么小冉就是不爱被表扬呢,心里顿时打个问号。
“行行,不提不提,咱们来说说娜姨,理工科的杰出代表……”梅姐接着茬。我的个乖乖,我心里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和梅姐说“往事不提,就买菜需要算账,其他我都忘了。” 一个相互肯定和赞赏的话题就此打住。
心里又多了一个问号,怎么我也不喜欢被肯定被表扬呢?
谦逊是老祖宗一直训导的优良作风。可每次被点名,却总有莫名的羞愧。为何?因为,你不够好,不值得被表扬。耳边传来这个声音,幡然醒悟。
从小,我们总会被各种各样的训斥围绕“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又不乖了?”“怎么只考这么点分数,看看隔壁小王,又是一百分,你怎么这么笨?”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什么物品,会心惊胆战地等着一场狂风暴雨,“不能摔碎东西,不许犯错。”所有声音讲完后,末尾一定会强调“我都是为你好。”
孩子对父母的话,老师的教导深信不疑。外界负面的声音太强大了,大到哪天你被肯定的时候,连自己都不信。因为你对自己就是不够好,不值得被肯定,不值得被表扬深信不疑,这些观念深入骨髓。那些肯定的声音反而听着那么刺耳和难以接受。
我们努力地想要要成为芸芸众生中中规中矩的那一个,过着从众的人生。从众没有错。老祖宗进化之时便默默将“从众”编写留存于我们基因中,跟着别人走现成的道路,风险最小,最能保证安全,从众保证了生存几率。可现如今现世安稳,从众的原始力量依然主宰着我们。
“你不够好,你不值得”这样的信念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很好的做出了阐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我这个公开场合害怕讲话的人在遇到ABC理论之后,完全解释了这么多年惧怕上台演讲的困惑。
肯定不行,我会结巴,我怎么可能能当选呢?我连说话都打颤,没资格应聘。C即我的情绪和行为是什么呢?打消了应聘的念头,不敢冒险,但同时,我不开心,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感觉像内心的两个小人儿打架,天使宝宝说娜娜,好机会,你这么喜欢,去尝试一下吧。魔鬼宝宝说,瞎得瑟,娜娜,你也不想想站在台上说话结巴了会被多少人看笑话,你不行的,竟然有竞选的念头,笑死我了。
这样源自内心的不自信像一条疯狗跟了我多年,害怕尝试,回想之前被驾到台上说话,一系列生理反应让人苦不堪言。
比如,胃如刀绞,痛得欲罢不能;口干,声音都变了;出汗,额头手心冰冰凉。开次口如同死过一回。
难道我出生就这样吗?不是。我喜欢说话,小时候碰到一堆人,不管老少我都爱掺和进去,公开场合没有紧张的道理。
直到小学五年级后才不敢公开发言。因为一次晨会,我是那天的播音员,临时指派让我带领大家唱少先队歌,完蛋,我没记住歌词。
于是我只好拿着个麦克风,不知所措的哼哼几句,全校操场几百名师生都听到了我的靡靡之音。结果,辅导员气急败坏,就差砸了我的话筒,凶巴巴地抛出一句话,连歌词都记不住,以后不要主持了。
当时只觉得羞愧,没太觉得是件大事,可是,再后来,原先主持特长的我不敢上台发言了,接着就不愿意了,离舞台渐行渐远。如若不得已,只能忍着各种疼痛,说完该说的话,飞也似地回到座位上。因为我内心无意识中接受并且认定了一个评价“我说不好话,我无能,我真差劲。”
我不行,不值得,是不是只能这么消极下去呢?有很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低的消极心态会抑制我们的潜能,让人视野狭隘,看不到机会和可能性,变得被动,更容易陷入无助的状态。
的确如此,发展到今天,我不仅很少公开场合讲话,遇到好机会也很难主动争取,只能流着哈喇子看别人一展雄风。思维保守僵化,遇到新兴事物第一反应都是这可以吗?
你的不值得是什么呢?不值得被爱,不值不值得被升职,甚至不值得花钱装点自己......
积极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曾指出积极心态的人,表现结果会比中性或是消极状态高出31%。 积极情绪会让智商,精力,创造力得到明显提升。积极心态的人大脑会经历快乐竞争力,
“不值得,不够好”很普遍,但凡有自尊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你我都不是唯一的那一个。
美国最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2013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提到,过去25年的访谈生涯中,她最总要的一个领悟就是人类拥有一项共同的天性,即都渴望被认可。每当录影结束的那一瞬间,所有嘉宾,不管是布什总统,奥巴马总统,还是碧昂斯,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我刚才表现得还行吗?”。
渴望得到认可是人类通性。
当我们用僵化的思维来理解“不够好,不值得”,只能任由情绪左右,维持现状,或是更差。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没人能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人只有在试错中才得以成长。犯错是正常的,觉得自己不好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我都不是唯一落单的那一个。
痛苦来源于和自己的较劲,苛责自己为什么就是做不好只会让事情往更不好的方向发展。不与自己对抗,你才能得以成长。用成长型思维才能过好一生。
所以,当“我怎么这么差劲,不够好”的声音再次出现时,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勇敢地正视ta。
可以随时觉察和提醒自己。
噢,我又在陷入自我诋毁的坑中了。
我对自己不满意,可不满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人都会对自己不满意,我接受对自己的不满意。
未来的我会改变我能改变的,努力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祝福我自己。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当一次次从诋毁自己的坑中爬起来,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正向和积极,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当然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多给自己一些肯定,如同多给小苗阳光雨露,最终绽放成更好的自己。
PS
01: 每晚对着葫芦宝宝碎碎念。念什么?
02. 宝宝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值得被爱的,你是勇敢又努力的宝宝,我们都爱你。
03. 我也爱独一无二的娜宝。愿你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