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好奇:自己怎么选择了公益。除了善良、有爱心、喜欢教育这些因素外,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呢?直到有一天清晨起来,一个画面解开了我的好奇。
先分享一个买书的故事吧。阿建老师新书11月在台湾出版,大陆版要等到19年。在我刚从网上下单后的那天下午,阿建老师答应把新书的电子版分享给大家学习。我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把网购的退掉呢?毕竟加运费要122呢!觉察到这个念头的同时,我既感激阿建老师的爱心,为了大家的成长,毫无保留地分享;又心疼阿建老师,从台湾到大陆分享,每次行程又那么匆忙。我除了用心学习外,购买原版书算是支持吧。
这份觉知,对我意义重大,既是对他人付出的尊重,又是对自己的尊重。曾经,我也是在计较着购买服务的价格,值不值得,是否可以免费等。当自己一点点沉淀成长后,知道他人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在自己能力范围里,愿意去为价值买单。
我们回到那个画面:清晨还在半睡眠中,一个画面:A老师跟B老师在聊天,内容是关于我助学贷款的事情,A老师的眼神里透露着轻视、看不起的神情(交不了学费,还来读什么书?),办理助学贷款给他添很大的麻烦。很清晰的画面,我泪如雨下,看到了角落里那个自卑的女孩。当年,那个女孩悄悄做了两个决定:一是,要出人头地,来证明自己;二是,要帮助贫困的孩子,让他们不再因家境而被不公平对待。第二个决定让我选择了公益,选择了通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来帮助孩子,我很幸运,先后服务于外来务工子女和边缘山区儿童,这两个平台都给了我足够的空间探索教育。然而,第一个决定却给了我莫大的压力,即使在外人看来,我有那么多优点,可我内心深处曾未真正欣赏过:这样一个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依然有勇气成长的自己。
这一年,通过抄写《心经》,书写与自己的对话,慢慢学会了欣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