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部电影可以解答我的问题

了解到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

工作中,我尽我的最大能力做着同事交给我工作,不管是不是我的职责范围内的,但是我知道,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和认可。可是我又怀疑,这些是不是真的我想要的?无法按时完成的时候,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没有能力来兼顾这样的情况?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如刘峰一样的人,只因为被需要而存在?

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来寻找着自己。我没有电影中那种与生俱来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赋,但仍去看书,古今中外、哲史诗小说,我想找一本可以发现自己的书,能让自己自信地存在的书;我也没有上苍给予的发现美的眼睛,但仍在经济水平所能允许的条件下去旅行,看陌生人,想着他(她)的生活状态,看风景拍照片,感悟和记录下自己眼中大自然造化之神秀。

还记得《卡萨布兰卡》那句经典台词吗?

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我相信,但我又怀疑。我用繁杂的工作的和生活上看似精彩实则忙碌来证明着自己的不凡,偶尔闲暇之时,还是有种强烈的不安和深深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上,芸芸众生中我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所思考的对于我的人生是否有所帮助?是否必要?

去年十月份,因意外而认识半年多的一个网友跟我借钱,告诉我是因为父亲病重,急需用钱。犹豫一天之后,念及半年的感情,转了1000,之后就断了联系。那时候真的恨自己:觉得社会又给我一个狠狠的耳光。恨自己的单纯,恨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恨这个世界的虚伪。

我的世界是那么羸弱,禁不起一点大世界中的流言碎语、风吹雨打。我犹豫、怀疑、痛苦,问着自己如同《无问西东》开场的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要面对的人生

不知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言归正传,说说《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吧。

电影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的命题式电影,电影名字出自于汪鸾翔先生所做《清华大学校歌》: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意为:人生在世,无论为修圣人之德行还是为写传世之佳作,均不能拘泥于地域,凡是美好的,需要的,应超越一切世俗理念。电影中四个故事以此为主线,几个主人公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世俗的选择。

电影内容如下(剧透勿喷):

电影采用倒插序的讲述方法将四个时空打乱,在时空错乱中体现着清华百年传承。但写作就不采用这种方式了,以时间为序吧,虽少了些许悬疑感,但也没有电影中的那杂乱之感吧。

1923年,那是一个学问自由,严重偏科也不会被批评的时代。

学生吴岭澜文科成绩第一,实科成绩垫底,但想学的却是实科。校长看过他的成绩后,问他:

如此天资,

你为什么不学文科,而偏要念实科呢?

你求学的目的是什么啊?

吴岭澜答道: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

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

我何用管我学什么

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这种观点和现在的教育观何其相似,不问天赋,不问结果,为学而学,所学的结果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何其悲哉。奈何我也是其中一员,只知道在忙碌中找寻忙碌的踏实感,还是不懂自己。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于1941年在《大学一解》一文中说过: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

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

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

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即所谓教育,应以教为法,以育为本。应先培养完整的人格和自我认知,再根据真实的自我找到合适自己的追求。

真是庆幸,吴岭澜遇到了这位育人大师,梅先生告诉他: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

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用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

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吴岭澜终于意识到真实的重要性,开始远离人群,独自思索,他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不久之后,泰戈尔到清华演讲““对自己真实”有多么重要”,他看到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站在那里自信、笃定、从容、平和。他也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当我看到这段时,我仿佛穿越了这百年时光,也看到了那种认清自己的平和是多么的吸引人。我的内心也终于释放了,我不应该因为思考这些而羞耻,我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生活在芸芸众生中,可能永远达不到这种卓越,但我的方向是对的,前路有那么多的伟人为我导航。

正是在这样卓越的人的影响下,吴岭澜终于认清了自己,多年以后成为了清华的一名老师,传承着真实的意义。

1937年,卢沟事变后,华北沦陷,为保中华教育精英免遭涂炭,华北及沿海城市的高校纷纷内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即西南联合大学前身),后因战局紧急,于1938年2月中旬迁入云南昆明。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沈光耀作为一个出身“三代五将”名门世家、能文能武的公子哥,也随着梅贻琦校长、吴岭澜老师一起来到这偏远山区。他们用茅草修建校舍,在田野中支起黑板,在防空山区朗诵泰戈尔的诗,在山沟中演算着高等数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坏境,教出了陈寅格、杨振宁、邓稼先等等这些伟大的人,当然,还有那些为了中华独立而努力过的人,如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

在一次听课时,由于暴雨导致课程停止,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沈光耀瞭望外面大雨和泥泞中,军人嘹亮的口号和整齐的步伐让他对军人产生向往,萌生参军的想法。

在参加空军检测时,教官的一句话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

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

真实

正义

无畏

同情

但是千里迢迢赶来的母亲却阻止了他,沈母搬出家训: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

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

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人生在世,不能为富贵名誉来牺牲生命,不能因身外之物来评判人生的价值。让我最感动是下面这一句:

你还没想好怎么过着一生

你就连命都没了

沈母并没有表现得如现在影视剧中那些普通母亲,“你死了我怎么活?”

而是以孩子的生命意义来劝,这就是世族真正的底蕴吧。沈光耀于是向母亲发誓,用不参军。

但随后,日军轰炸昆明。

防空警报拉响后,在逃往防空洞的时候,遇到教授吴岭澜。谁能相信,在那样一个人人生命危急的时刻,吴教授每次空袭来临避难时都要带着白鸽。白鸽象征着纯洁、和平和爱。在乱世之中,救白鸽变成了一个极具善良和浪漫主义的行为,让沈光耀明白了教官所说的生命的真实、正义、无畏和同情。

如果说,之前的想法可能只是因为向往军旅生活。但是轰炸后,看到曾经一起欢笑一起生活的少年被炸断胳膊,尚未懂事的孩子变成冰冷的尸体,这时的他明白了:参军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理想,而是为了世间正义,强者必须为了保护弱者的真理。

假如沈母没有劝他,他也可能参军,最终的结局可能完全不同。可能结果相同的一件事,想通与否的意义对于以后的人生影响之大竟然如斯。

于是他加入了“飞虎队”。

在每次训练返回的时候,不惜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选择同一路线,只为给贫民投放食物,而因此活下来的孤儿之一,就是下一个传承者——陈鹏。

在沈光耀最后一次战斗中,如中央航校校园里被镌刻在石头上的那句誓言: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选择和驾驶飞机撞击日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死前最后一句是“妈,对不起”。

历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铭记。

沈光耀在历史的原型是沈崇诲。

沈崇诲 (1911―1937) 湖北武昌人(也有人说是江苏南京人)。著名抗日英雄。沈崇诲是中国空军飞行员,淞沪会战期间驾机英勇撞击日寇舰队旗舰,与敌同归于尽。时年仅26岁。

1962年,因沈光耀投放食物而活下来的孤儿——陈鹏就读于清华大学。在他的心里,排名第一的始终是和他身世相同的好友——王佳敏。

在目睹了自己老师被师母家暴,王佳敏和好友李想写匿名信批评师母。不成想事件暴露后,李想因不想失去支边的资格,让王佳敏一人承担。这件事也变成了“批斗王佳敏”的导火索。

在那样的年代,乌合之众成为历史巨轮的掌舵者,群体中个人的观念与想法趋于一致,自觉的个性逐渐消失,形成的群体心理无知且强大。

王佳敏不计后果,以一人之力来抗争时代的愚昧,当然,被毁灭是必然。批斗会上,看清之后的她释然一笑,作为最后的抗争。

她还敢笑!

愚昧的人是不懂时代悲哀的。于是她倒在了乌合之众的石头、拳脚之下。

停止了呼吸。

赶来的陈鹏,守在她的身边,暴雨,挖坟,立碑。

那样的场景让人心碎。但奇迹之所以为奇迹,来的总是那样的让人措手不及,让全影院的人哽咽:王佳敏醒来了。超越现实、极富魔幻色彩的奇迹,在陈鹏赋予的精神与意志的力量下发生了。

王佳敏重生了,为了和以前有个彻底的诀别,陈鹏帮她完成了埋藏从前的坟墓。李想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支边的名额,在王的坟墓旁哭诉,为什么不对他真实,陈鹏说:

你怪她不对你真实,

可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现在的时代,都习惯了得到,习惯了要求别人,可为什么没想过,你给予别人的有多少?很多影评对这句台词恶评如潮,说口号般的对白让人尴尬,可你连最基本的人物场景设定的理解都不能给予,凭什么要求电影给予你更多。

生与死总是那样沉重,对于当事者如此,对于周围的人可能更甚。

王佳敏的死让其师母终于认清了自己,曾经和爱人琴瑟和鸣的相爱变成了异床异梦并不全是爱人的知识水平高了而瞧不起她,爱人之间的关系犹如相互作用的力,给予和得到总是相等的,因自己的一句话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更是她不能承受之重,终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变成了唯一能解救自己的方法。

当理想变成欲望时,支边也不能让李想的生命的意义厚重,为了救赎,他放弃了活下来的机会,让给了战友。他死的时候,应该是解脱和释然吧,同时他也把好友给他的爱与真实传承了下来。

2010年,张果果——李想所救的战友的孩子——毕业于清华。这个年代,“清华毕业”四个字所代表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在某些方面也是公平的。譬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商界中的尔虞我诈、等等,这和是否名校毕业没有一点关系,都变成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必修课。

张果果也逃脱不了。

在公司,因才华被上司嫉妒、背叛。

母亲叫回家吃饭时,却因店家在肉上做手脚,导致本来应该祥和美满的团圆餐变得缺憾。

在救助了家庭贫困的四胞胎婴儿时,却得到四胞胎家人的尽止的电话骚扰和到公司的守候:

他们说您已经好几个月没去看孩子了

还有身边人对他的警高:

你当心啊,别陷得太深了

我救助过一个孩子,开始一年没事

然后先是提出来到北京来上学

然后,他的父亲提出来陪读

再后来,孩子哭着和我说父母没工作

让我帮着找工作

你说我这哪是救济孩子呀

我这不是认了门亲戚吗

张果果心里也很是明白:

现代人的情感

就只剩这么多了

前面说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于人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毕业于名校而对你有丝毫怜悯和爱惜,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因成长的环境和教育的层次不同,却是有自己不被众人理解的选择的。

张果果的父母因李想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而活了下来,在接受李想生命的同时他们,他们也接受了李想传承下来的爱与真实。他们教育张果果:

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

付出更多的代价

可是,做什么会让你真正开心

你要问清楚自己

张果果在人生路的十字路口选择忠于自己、忠于真实后,与四胞胎的家人见面,原来多次电话“骚扰”和到公司的守候,只为了送给张果果四胞胎胎毛做的、刻着四胞胎名字——陈力婉、陈力妍、陈力媛、陈力娟——的毛笔。

原来,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里,爱与真实的百年传承还在继续。

这样一部电影,影评却是差评之严重,辱骂之严重,令人发指。但是看了那么多差评后,才发现,很多差评的本质在于不相信。

不相信一个人的言语能够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

不相信不愁吃喝的富家公子哥,能够抛弃注定了的荣华富贵去做生死一瞬间的小兵,最后变成空中的一缕英魂。

不相信清华大学的天之骄子有着能够为了一个世人唾弃的女子能够直面可能毁掉大好前程的勇气。

不相信在被上司背叛后,还救济贫困家庭,而且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甩不掉的包袱的社会精英的选择。

在这个经济发展远超文化道德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所有人都向钱看齐的年代,每个人都以鼓起腰包为目标,没人愿意损己利人。你不信,因为你害怕,你害怕你变成群体之外的另类,你已经屈服于现实,而且你也承认你和那些精英是两类物种,从而放弃去抗争勇气的。但是,在别人人做出了和这个时代教给你的不一样的选择时,你会从心底里羡慕,从而衍生出嫉妒。举世皆浊,他又凭什么独清?众人皆醉,他凭什么独醒?于是,你会希望他们也和你们一样,浊着,醉着。于是,会发挥你那最阴暗的想象,去揣测、污蔑。

我知道,好的电影不能完全以影评评判,就如真正的文化艺术,是不能以民意来评判的。泛滥的民意则会导致民粹主义的横生。

余秋雨先生在《何为文化》一书中写到:

民粹主义表现在文化艺术上

就是放弃应有的等级和标准

把底层观众的现场快感当作第一坐标

快感不是美感

美是对人的提升

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是历代大师辛勤架设的提升人们生命品质的阶梯

民粹主义拆掉了所有的阶梯

只剩下地面的一片嬉闹

当然,我并没有歧视底层观众,毕竟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能不能对表现美好和伟大的作品多一份理解和用心。

生活中的苟且不可避免,但诗与远方真的很被需要。

还记得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个网友为救父亲而向我借钱的事吗?断了联系并不是事情的终结,真相虽然不圆满,但终究给我上了一课。元旦的前几天,那个网友终于主动联系了我,先是还了我的钱,接着告诉这几个月没有联系的原因:他的父亲终究还是没有抵过病魔,葬礼结束后,他开始工作并且做很多份兼职来偿还父亲治疗欠下的天文数字的欠款。

你看,这世界并没有完全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最后用张果果对于四胞胎的希翼来作为结尾吧:

看到和听到的

经常令你们沮丧

世俗是这样强大

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

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

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

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

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

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

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

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