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稻米是怎么被发现,被栽植,又是如何成为粮食显贵,主宰中国主食界几千年的。能说上几句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我们每天与大米唇齿相依,缠缠绵绵,不多了解了解稻米的话,是不是很不应该呢?今天小鲜女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1、米的故事,要从湖沼边的那片杂草说起
我们大都知道,平常养的牛、猪、羊之类的家畜并非野生,而是通过不断驯化得来的。但是很少有人们会去想,我们绝大多数的农作物,其实也是在历史中的某个时期,从野生的杂草驯化而来。而稻米的祖先就是野草。
不过,湖边的杂草那么多,怎么就唯独稻米进了农田呢?这还得多亏了一些出现基因缺失的野生稻。一种植物要能够成为粮食作物,必须具备三大技能:
一是种子要多(产量大),二是命要硬(容易种植),三是要好收获。前两点很多杂草都能做到,但第三点,在杂草本来的基因里,有一条是这样控制它们的:一旦种子成熟,就要自己从果实里跳出来,要不就随风洒落。这样的话,种子在成熟后,就会掉的满地都是,有些甚至会被风吹到水塘里。再加上有的草长得快,有的草长得慢,农户们总不能每天拿个扫帚去田里扫稻谷吧。
好在有一些野生稻,缺少了这条基因,这样的话,它在熟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散落。这样就非常便于人们来收获了。
这些基因缺失的野生稻大约在距今一万三千年前,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发现。这群聪明的古人将这些稻米的祖先不断栽培,选优,驯化成为了稻米。而这些最早的稻米便是延续至今的“粳米”。
2、人在改变稻米,稻米也在改变人
稻米被长江流域的先民成功驯化以后,人类改造水稻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2009年世界上便有了超过14万种稻米,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的稻种。以至于现在稻米的品种到底有多少,几乎无法估算,但人在改变稻米的同时,也被稻米所改变着。
为了制造最适宜的耕作和灌溉条件,人们不得不在丘陵上开垦梯田,不断改良农耕工具、浇灌系统。水稻梯田,人类祖祖辈辈改造自然的杰作,为后代累积下来的巨大财富。位于云南的哈尼梯田,被誉为“天国的阶梯”。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甚至是价值观无不打上了稻米生产的烙印。没有水稻,就没有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更没有扬州炒饭、煲仔饭、糯米饭、叉烧饭、粽子、锅巴、寿司、汤圆、年糕、麻球、米糕、烧麦、米粉、米线、肠粉。
你们说呢?
了解更多关于大米的知识or食谱or健康等,请关注简书号:“季季鲜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