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罗胖三个半小时的跨年演讲,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很震撼我的心。感觉他做事很有规划,很坚持,很真诚。
计划做10年的“每天60秒”,他坚持做下来了,就在前一段时间,10年满,没落下一天,每天都是准确的60秒。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准确刚刚好是60秒,不多也不少,有什么诀窍?他说,哪有什么诀窍,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录,去把握每一句话的节奏与快慢,最多的一次,60秒录了50多次。跨年演讲,近4个小时的时间,20多个故事,他没有提词器,就这样充满感情的,真诚地讲出来,他说,这也没什么诀窍,就是背稿子,实在背不出来,说明稿子没有写好,要重新修改。每一年都这样,现在是第八场,也是倒数第十三场。每一年的演讲要准备近半年的时间,要召开30多场筹备会。
听到这里,我有一种眼里有泪水的感觉,被他们的执着,被这种“做事”的精神所感动到。我想到那样一句耳熟能祥的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谁不是要付出热爱,付出汗水,付出真情,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景?
就如罗胖最后讲到的张艺谋的故事,72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年一部片子拍出来。他们没有躺在荣誉的殿堂里享受安乐,而是执著在自己喜欢的事业里,而是倾其所能把自己的智慧与辛劳的成果奉献给社会。这不就是美好社会该有的模样吗?我们并不是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级别,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要把自己的智慧奉献出来。
我是老师,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地回到教育上来,会回到学校来思考,来观照。作为老师,是不是我们也不能只想着什么级别,什么职称,获得什么奖,最核心的应该是如何把学生教好,如何让学生学好。有的时候,我总是不明白,总有极小部分老师,觉得学校对他不公,觉得制度对他不公,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所以有点自暴自弃,甚至对待学生也没有全身心付出。我想说,也许制度不是很完美,但是学生并没有错,我们真正面对的是学生,我们要负责的是学生,是自己的那一颗真诚的心,甚至是自己一生灿烂的生命,我们怎可辜负?
听了罗胖的演讲,也让我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我们不能只活在学校里,应该要耳听八方,我相信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相息的。
在次演讲中,他讲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创新,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子来。他搜罗了2022年全国上下各个领域的例子。有大公司、有小老板,有高校,有普通职员的故事。相同的是他的某个做法能带给大家启发。比如,他通过微雕、剧场、听诊器等故事,告诉大家在做事的时候,更关注自己能持续努力、无穷深化的要素。他通过绿道、操场、保链护主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远方和附近之间更关注眼前的人、身边事。通过麻雀、小店、数字化勤奋等故事,告诉大家在大和小之间,尊敬大树和鸿鹄,关切小草和燕雀。通过移形、换景、作品意识等故事告诉我们把一切都看成画布、琴谱和舞台,有担气把世界据为己有。通过舞蹈、emo、内在节奏等故事告诉我们在跑步和舞蹈之间,偏向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最后罗胖说,“把自己放进去,活成一个动词。”“经营好自己的现在,等待未来向我飞奔而来。”所谓的活成一个动词,正如他计划将要完成的一本书或一个纪录片的名字《做事》一样,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真真切切地去实践,去思考,去改变,去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