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意乱,爬楼30层之后好了很多,焦虑的时候容易坐立不安,话多,可以管住嘴,迈开腿,脱离一下原来的环境,运动一下,可以释放不少。
预约了下班后的盲人足疗,这似乎能在不确定中给自己一些抚慰,因为这一周过得很“艰难”。
上周工作两天,周一和周五,这周连三天遭遇各种各样不得不投诉的境遇,周四和人力部门谈12月份的工资,结果,没有拿到,解释是:综合几种方案,这已经是对你最有利的方式。讨论一上午,得到0,落得清楚明白。对方“诚实”相见:你不就是想多算点钱么?怎么能以你为中心思考问题呢?balabala。这几句话一直印在脑海里,晚上回家,想到的是自己感到很无趣,为了不足1000元钱的工资,跟他们讲来讲去,特别不值得,人微言轻,世态炎凉。我做不到大度,只能装作大方的接受这个结果。但是明显很失望,这种失望感和自己的无力感,将转正的喜悦冲得一干二净,我想到的是,怎么在这个环境下”活“下去,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呢?忍辱负重,有点言过其词,不然呢?不舒服感要怎么转化?
希望能够一心一意的工作,看起来这只能是理想了。这个环境只会越来约复杂,责任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做得出色,闪瞎他们。
2017.2.18.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游记。
赶在《对话达芬奇》展览结束的前一天参加,跟随讲解员一起透过他的作品了解这位“世外高人”,肉身速朽,科学精神永存。据说达芬奇的绘画作品皆是他几何学的实践,看似天马行空的艺术表达背后,不但有严谨的逻辑支撑,也有共同之处。
中场休息时离馆用餐,安检处用荧光粉在游客手背上扣戳,缓解游客回馆再度解释的尴尬。在优化服务流程上,再怎么用心都不多余。
看到那幅绿绿的牵牛花作品,突然间有“吃到第8个饺子”的顿悟:作为一个对艺术,对作品,对历史所知甚少的人,逛了大半天的艺术馆,究竟为何?原来“不懂”不妨碍欣赏,至少那幅《牵牛花》《春辉》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细微的触动,构成了来参加展览的意义,心满意足。
最后随手拍到一张在车尾所看到的铁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