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
“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沈从文
哭?我已经忘记了哭是什么概念了。抛弃个别情感上的近亲流泪,我上一次断奶式流泪可以回溯到我小升初的第一天。中学离家不远,但从那天就开始了我的独立生活,第一晚躺在宿舍床上默默地流下几滴马尿。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是因为自己“独立宣言”激动不已的泪水,从此宣布自己长大了。
我很感恩自己有一个平淡的家庭。平淡到我最大的一些抱怨竟然都是一些家庭琐事,平淡到我最遗憾的一些点滴竟然是生活点滴。没有什么大的波折让自己一定要坚强,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落可以给自己一个同情的背景。如果有,那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躲在楼顶上偷偷去想象的。我会想象各种自己遇上假爸爸或假妈妈的狗血剧情;我会想象我要逃脱这个拘束的家庭环境。只可惜,从小到大,别人都会取笑我为爸爸2号,意思是我跟我爸爸长得很像;也只可惜我爸妈从来都是不管我的:滚一边去。我小时候一切的想象只因我有一个平淡的家庭,平淡到我不会哭着要坚强或哭着要奶喝,所以我不知道哭到底有什么用。
人是有欲望的,这是人性。无论家庭平淡还是家财万贯,往前看,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是很自然而然的本性冲动。不管别人是否已经做过或想过,自己亲力亲为了,就是自己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就是“我”,我想什么,我做什么,我渴望什么,我遇见什么,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解决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以“我”为主体,也是贯穿人一辈子的关键路径。
从外在的迎合到内在的自我关注需要一个过程。人天生就会哭奶,要真正断奶,这个过程可能有上千遍想哭的欲望。哭着没人喂奶,哭着没人理解自己,哭着处处需要看别人脸色,哭着大喊世界不公;哭着迷失了自己······只可惜越哭越没有人同情,越哭越被时代给抛弃。哭又有什么用呢。
想哭的难受跟家庭和背景甚至年龄无关。可能许多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并不太会强调这类型的观念教育,更多是往怎么以后舒服就怎么引导。这种本质的认知还是得靠自我教育去理解和领悟。想想好像也需要这样的教育阶段才能让自己更深刻去理解,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背景都不一样,面对一对许多的教学压力,学校和老师确实精力有限,有这种家庭教育意识的家长我想也不多。工作太累了,自己都没找到自己,怎么样帮孩子寻找自己呢。所以更多还是送去培训班或偶尔会哀叹一句:“孩子呀,以后一定要出息啊!”当然,有痛点就有市场,个性化教育的学校还是有的,钱能给得起就好,好的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无须气馁,记住两点就好:一是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才是我们真正学习的开始;二是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伯乐,也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