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 Dishayen
图 片 来 源 / 网上
作者 / 老布
今天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都被同样的内容刷屏了,据说是某公司产品经理向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需求:“根据用户手机壳颜色自动变换APP主题颜色”,技术人员觉得这个需求不可能实现,认为产品经理是故意刁难,然后就和产品经理打起来了,最终导致两人都被辞退。
这个热点的真实性暂且放下,由此可以联想到——在日常开发过程中,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就需求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
7年前,微信团队也曾遇到一个“看了想打人”的需求:
根据用户心情/需要自动变换语音消息的播放方式
在2011年6月,微信刚发布“语音”功能,这个功能可以释放用户的双手,能够让用户实现即时沟通,非常方便和快捷。“语音”功能上线之后,微信的日活量提升非常明显,微信团队非常兴奋。但是产品经理发现这个“语音”功能有一个硬伤——语音消息的播放方式不能快速切换。要么是听筒要么是扬声器,需要切换的时候要到“我”→“设置”→“聊天”→“通过听筒播放语音”,非常麻烦。
产品经理就提出了一个“根据用户心情/需要自动变换语音消息的播放方式”的需求,认为用户有的语音需要听筒播放,有的语音需要扬声器播放,根据用户心情/需要来解决语音播放方式。
估计一般的开发团队遇到这样的需求也会想“打人”,但是微信技术无数次顶着“想打产品经理”的念头,历时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把这个需求完成了。
重力感应传感器
重力感应传感器俗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可以感应手机处于静止还是加速度状态,是现在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当用户将手机放置在耳边时,会有一个“举手”的动作,手机会从水平放置状态变为垂直状态,微信团队利用这一点,在微信中用重力感应传感器实现对这个“动作”的精准检测,从而判断用户真实的操作行为。
微信贴耳识别原理
在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判断遮挡的基础上,还通过重力感应传感器判断用户手机是否举起。只需要0.5秒先后检测“举起”和“遮挡”两个动作,微信语音才会通过听筒播放,有效避免用户手指不小心遮挡红外传感器而导致不合理的切换。
为什么类似这样“看了想打人”的需求,微信团队居然做出来了?因为微信团队是一个敏捷的团队,通过QQMail三年的历练,真正实现了敏捷转型。转型之后的微信团队深刻明白一个道理:需求的边际是需要团队一起试错才能探索确定的。
如何判定一个需求是否值得不断尝试并努力解决?根据微信团队实战经验得到三个评判标准:
★需求的合理性必须从用户的角度评判
★需求的实现方案必须符合自然本质特点
★需求的尝试结果必须由团队共同承担
根据这三个评判标准得出来的需求,与用户的诉求更为贴切、合理。这次的热点事件的需求:根据用户手机壳颜色变换APP主题颜色,从三个评判标准出发。
01
需求的合理性必须从用户的角度来评判
猜测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理财、保险、银行类型,更改主题颜色的目的是除了让用户观感更舒服以外,并不能满足用户更好地理财、促进用户购买产品以及转账更为便捷这类硬需求,所以这个需求确实有点不实际。
02
需求的实现方案必须符合自然本质的特点
需求实现方案广大的网友们也贡献了非常多的点子,例如:通过瞳孔反光,图像识别,提取手机壳颜色,很显然,无论要求用户自拍一张手机壳的照片,还是通过瞳孔反光智能技术拿到手机壳颜色,都是隔靴搔痒,越复杂的技术就越不可靠。
03
需求的发布结果必须由团队共同承担
因为这么一个“不合理”的需求,诱发了双方“打架”来沟通,说明在很久以前就慢慢积累下来的怨恨,并没有养成共同承担责任的习惯。如果技术人员勉强开发一个“奇葩”需求,但是并没有共同承担这个需求带来的“责任”与“荣誉”,技术在未来开发的日子里,就不会有第二次尝试。
-END-
- 第一辑:我亲历的鹅厂敏捷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