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为什么旅行,别人的答案我不知道。我的回答是,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对于我太过平淡了,连触动感官的新鲜都可遇不可求,且别说触动我的心。走在路上时,至少我能时时拥抱一个新奇的世界,偶尔的,还会有某个人,某件事或者某处风景能触碰一下我的心,提醒我心跳是一种多么美好而稀有的感受。这件事对我意义重大”。
在旅行的时候,似乎是处于另一种模式,不再是平常的自己,似乎会更勇敢、更纯真一些,调动自己浑身的感官,用心去感受,用力去看那究竟是什么,尽管很多时候发现,很多事情自己都是已经知道的,但是正是那为数不多的未知,有着致命的魔力。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处去走一走,哪怕很多事情到此一游后发现也不过如此,可是好歹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即便结论依旧是“不过如此”,总还是有几分不同。
前一篇看的游记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人带着自己的知识凭古吊今了,而这一本书,总是有点嘻嘻哈哈的感觉。作者就这样直白的大咧咧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很多他笔下的地方不一定美好,很脏、很乱、很差,想不到的经济落后,难以置信的各种火车体验。可是临离开的时候,对印度最好的总结是“真混乱啊!镇肮脏啊!可真是太棒了,不是吗?!”
两个人去旅行,旅途不再孤单,一个人,总是避免不了会有失落的时候,高兴伤心的时候那种喷涌而发的情绪只能自己来消化,一时似乎激动得语无伦次想要分享,最后只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原来并没有人可以诉说,最起码,在最佳的时间里,只能是自己来处理。在这本书中,无数次出现神秘的小郑同学,让我实在是羡慕不已。人的一生似乎很长,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一路实属不易。
作者说对于很多特立独行的朋友而言,他显得过于乖巧,尽管对父母而言,已是非常叛逆。可是从这本书的文字而言,作者对我来说已经够特别够有想法了,我对他这种耿直真实的描述实在是爱不释手,乃至于第一天晚上看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终于看到一本有趣到舍不得睡觉的书了”。自己一直在挣扎着的无非是形成自我价值体系,有自己的看法,不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无需刻意讨好他人,自带一点小光环,好歹在喝酒矫情畅聊梦想随便发疯的时候可以有人一起。经历了疯疯闹闹的人生,回忆才算丰满。
“所谓找钥匙的那几年,其实是在反省自己画地为牢的愚蠢。在那个过程中,我慢慢开始培养起一个习惯,别人说‘是‘的时候我会问‘为什么’,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会问‘为什么不’。大家以为我是在故意找别扭,就不爱搭理我了。其实我不是找别扭,我只是不想从自己的牢房搬出去、又住进了别人的牢房而已。
慢慢地,我便开始做些稍微出格一点的事情,别人也不再啰嗦了。毕竟,代价是我自己愿意付的,没有人能真正替我做主。他们待在冬暖夏凉的囚室里,看着我在大风大雨的野外奔走,有人嘲笑我,有人心疼我;而我也在牢笼的外面嘲笑或心疼着他们,有时候还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