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代言词有很多,自我与疯狂常被以惯用,青春岁月总是不乏活力与激情,在那美好的年华,我们总会对喜好的事物抱着一种肆无忌的蠢蠢欲动。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便是知礼,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三十而立便是对自我塑造而进行棱棱角角的修剪,有清晰的价值观念,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不乏青春活力,暗涌着骚动,只是不同的年龄所埋藏的深度不一样,或者说这股劲儿是不轻易展露。它只会在我们认定了目标,明确了方向时才会被亮剑。于是就有了日夜赶工,头脑风暴等等疯狂的工作模式,这是青春赋予我们每一个人去达成目标所蕴含的力量。也不会像年轻的时候,在一切都不明确的时候被假意乱用,只会徒增挫败感。
转眼间就到了而立之年,一直对年龄就没有太多的概念,也许是未婚所带来的错觉。每天上班都会途径曾经的大学校园,看着学生一张张稚嫩的脸,再看看一起走在上班路上同样也是90后的同事,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是我被伤得更深了一些。说词是沧桑也好,成熟也罢,却不会仅仅是细胞生长代谢的结果,是伴随着在绿色的铁皮车上摇晃的四处奔波,是曾经随波逐流的彷徨与迷茫,是在繁华的霓虹灯映照下的一次次挫败的失落,也是流星滑落时痛彻心扉的烙印。沉沦与一蹶不振只会让惆怅加深岁月的痕迹,我们可以迷失,也可以跌倒,却不可以因此抹去青春所有的痕迹,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曾经可以追一个女孩,就干脆追到了遥远的边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乱注定让这段感情变成最美丽的疼痛。对于一直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谁都无法接受为什么这样惨绝人寰的暴动就发生在身边,生命的如此脆弱,我们的任性,骄傲与放纵在那一刻显得十分的苍白。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却又似乎是绕不开的劫数,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当头一棒,当我们面对的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承担就会更多,知道如何去分辨与选择,懂得如去爱惜身边的人,照顾家人,甚至去承担起这个国家和民族所给予我们的期望。
今年春节和父亲提前一起回老家,父亲多年打货,挤了半辈子公交,这次我准备好了打车回,父亲却不同意,我知道如果是带着我侄女,也就是他孙女也许他会同意的。我也没有和他拧,很顺从的按照他拟定的路线回家了,父亲一路上还在一个劲地强调他的方案经济便捷,我不以为然,但还是配合着一个劲地点头。虽然年纪已迈老,父亲还是喜欢操心,打理安排家事,依旧不太服老的“固执”。中华文化讲究一个孝顺,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很强势地以自己的方式去尽孝,却忽视了后面的顺,顺就要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不是争一时的对错,更不是物质所能代替的。
其实并不是想给青春冠以年少不更事,或草率,或轻浮,或自私,或迷茫的头衔。相反我觉得应该是我们追逐自由的前奏,正是因为跌跌撞撞才让我们刻骨铭心,懂得选择,会晤生活,但愿我们都没有因为青春的苦涩而沉沦,而是一直奔跑在追求自由的路上,懂得越多,掌握得越多,我们能够给自己创造的身与心的自由度就越广。
青春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只是继承在这段年华之上,走得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