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午休无事,在床上翻看着“雾满拦江”同志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提到恐惧,提到《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一段话:
主人公孙少平说:村子里的老头们,晚年的回忆,只有自己年轻时吃几碗饭。他们的人生只有这些,他们的回忆,也只有这些。
书中的主人公因为恐惧年老时回忆的空白,进而在村子里拒绝了娶妻生子享受舒服,而到了煤矿上努力挖煤创造生活。
他说,不想辜负生命。想让自己晚年的回忆,充满动感和光彩。
这段话倒是让我一下子坐了起来,睡意全无。
晚年的回忆,只有自己年轻时吃几碗饭。
这样的苍白,这样的无奈,谈论间,深深的懊悔,估计也是有的。
我想着自己的生活,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正因为各种各样的恐惧,驱逐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敢放松。
因为害怕老了的时候回忆一片荒芜,我们不但工作,还去兼职,写文字,学英语,留学,旅行,做人生规划,列to do list,一项一项勾掉,为的不就是让自己老了的时候,翻开回忆,能看到多彩多样的过去,鲜活跨界的自己吗?
因为害怕穷困潦倒,所以我们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接更多的活儿,做更多的项目,赚更多的钱,做投资、做理财,买房子……为的不就是从此以后能体面生活,财务独立,不受钱的困扰?
因为害怕一个人老死,所以我们恋爱结婚,成家立室,生儿育女,为的不就是病了有人疼,累了有人靠,老了儿孙绕膝,乐享天伦?
……
人生太短,欲望太多。
当我们忘记恐惧的时候,也就忘记了努力。当然,我们不是不会努力,而是懒于努力。
恐惧是天生存在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却发现曾经无比惧怕的事情变得不再可怕,从而能坦然接受;或者曾经无比恐惧的事情变得不再清晰,甚至时常忘记。
但是,这一切,改变的不是事实,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容忍自己的无能,容忍了自己的懒惰,容忍了自己曾经无比恐惧的一切在生命中存在。
这,绝对不是进化,而是丧失。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时常忘记的不等于不恐惧。
仔细想想,二十五岁之前的自己,独立,美好,意气风发,理想满溢!觉得自己能改变地球,改变世界。
但是,开始工作了,结婚、成家,生孩子,养孩子……琐碎事情多起来了,也就渐渐地接受了那个一日三餐在家吃饭,晚上煲剧打游戏(网购)的自己。偶尔加加班,小事做好,大事没有,准时满点上下班,班后牵手散步……你说这是岁月静好,但事实上心底也深深地知道,曾经骑着单车走中国,想着办画展开讲座拿设计大奖的少年已经不见了……
有时候,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身边的人劝自己不用瞎折腾。
偶尔,也会遇上莫名其妙涌上心头的恐惧,但是,很快,恐惧便会被如孙少平村中的老人一样的人劝解,从而再次接受自己甘于现状,从而再次容忍自己懒惰不去改变。
想在想想,那些劝解自己少乱想,过好眼前生活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他们只是接受了自己一眼到头的生活,而且觉得还不错,所以,也就让你继续呆下去。还有一种人,他们自己没有改变,因而也害怕周围的人改变,害怕身边人证实了他们当年的选择不是最正确的。这样的人的存在,威胁了他们自欺欺人的安全感,所以,恐惧让他们拉着你,一起在这坑里,一起蹲到天荒地老,生命无光,从而让自己不再孤单。
记得曾有人说过,如果把人的一生倒过来活,每个人都会非常珍惜生命。
确实,倒过来活,就会经历过死亡与失去,便会懂得生活与珍惜的意义,才会经历刻骨铭心的恐惧,这样的恐惧将会更加真实,难以忘记,不断鞭策着我们向前,不敢懈怠。
我不想我老了的时候,回忆青春,能说的,只有年轻时候吃多少碗饭。更恐怖的是,我甚至连说这个也不能——这么多年来,每次吃饭,我都吃不了一碗!!
我也害怕呵~
我害怕,我老了的时候,回忆过去,能想起来的都只是二十五岁以前的耕耘与疯狂。二十五岁以后的生活,就只剩下吃不吃饭,去哪里旅行(装逼)。
因此,我会努力工作,想办法提高效率,做更多的事儿,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能写写稿,码码字,P一下图……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赚更多的钱,让自己独立,自由。
我会继续看书写字读英语,不为别的,就为了拥有英语环境下的思维,让自己多一个渠道认识世界,认识周围;
我会每年列出to do list自娱自乐,要的便是让自己还能自主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少一点懊悔。
我会跟家人、朋友玩乐,恐惧的便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我会坚持每天健身做运动,恐惧的便是肌肉松弛美人迟暮,身体衰老周围疼痛劳心劳力;
因为害怕死,所以我得驱逐懒惰,好好活,努力活。